川航董事长李海鹰: 解决通用航空产业飞不起来落不下去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民航业规模稳坐世界第二。但是,目前我国通用航空业还比较落后,仅处于美国上世纪30年代的水平,出现“飞不起来、落不下去”等一系列问题。未来通用航空该如何发展,如何通过通用航空带动地方经济?无人机低空乱飞的现象如何解决?民航的准点率和服务该如何提升?

  围绕这些热点话题。2019年两会召开之际,《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航空董事长李海鹰。

  《中国经营报》:我们了解到,这次您的建议是有关通用航空的。目前,我们国家通用航空的状况是飞不起来、落不下去,产业薄弱,您如何看待通用航空这种现状?

  李海鹰:通用航空是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极大的产业。但是目前,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还面临一定的困难,核心问题是空域问题,即空域管理方式要改革。我们国家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我们国家的空域是统一管理的,没有完全放开,这个状况造成我国通用航空可使用空域不多。

  其实,国家空管委从2000年起就开始推进这项工作。这两年力度就很大了。2016年国务院下发一个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紧跟着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都下发了相应文件。同时空管办也在融合军民双方,实现不断的空域改革。应该说目前通用航空发展的契机已经到了。

  国务院2016年的文件发布之后,各省的积极性都很高。但是发展的情况并不好,核心的问题就是空域的问题没有解决。现在,我们国家通用航空的发展水平也就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发展水平,和我国航空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所以通用航空发展的潜力巨大,因为巨大的差距就是巨大的机会。

  所以我这次的建议首先就是要加强空域改革,事实上我们已经开始试点了。2017年底,国家空管委设立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运行中心,这是全国首个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就是在3000米以下进行试点,试着把它放开,原来由管制变成现在的“放、管、服”。就是放一部分,管一部分,提供一部分服务。从原来军民各管各的,到现在协同管理,把这部分空间释放出来。

  从目前试运行的状况来讲,已经很好了,整个飞行量增加了1倍。

  有飞机飞,通用航空这个产业才能发展起来。飞机要飞起来,必须要有空域支持。我们这个低空空域协同中心,是军方、民航的空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建的。我们四川航空来承建,提供后续的服务。

  它的运行如果成功,是非常好的开端。同时规则、法规、安全管理以及协同管理等一系列的制度、规章,也要在运行当中不断地去修订。

  《中国经营报》:那您希望四川航空在通用航空市场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李海鹰:我们希望搭建一个平台,因为平台建立好之后飞起来的可持续性就有了。

  过去我们申请通用航空的飞行要提前很长时间,而且还不一定得到批复。现在我们这个协同中心建立好之后,相当于空军和民航的管制中心。申请起飞的话,15分钟就可以飞起来。而且所飞的路线、路径,我们都能控制。所以原来的飞不起来、降不下去、看不着、叫不答应,这些问题在这个区域内都解决了。但目前只是一个试点区,处在摸索阶段。一旦试点完成,我们就进行全域。一旦全域解决之后,国家空管委验收以后,就会根据全国各地不同情况扶植一个产业,这样产业发展的机会就来了。

  作为企业来说,做通用航空就是做产业。我们参与试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本身是航空运输企业,我们对航空空域管理是有切身体会的。

  这次是政府加企业加资本。另外在四川省,整个省、市、县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里面有产业优势,有政策优势,有融资优势,这样才能把通用航空的产业带动起来。

  通用航空一旦带动起来,派生的商业业态就会很多。我们现在的通用航空,就是坐个直升机上天空转一圈就下来了。政府原来购买的项目也很少。一旦通用航空发展起来,政府的许多行为都可以通过通用航空来解决。我们知道,有警用、消防、高速铁路的巡线、高速公路的巡线、电力线的巡线、电讯线的巡线,以及河长制、湖长制的巡线等。同时还有三四线城市的通勤线、航空旅游、航空摄像、航空体验等一系列的产业都会发展起来。

  这些产业发展起来,可以围绕一个地方发展航空俱乐部。比如,美国去年做的一个航空俱乐部,一个两万人的小镇,来了70万人,开了1.6万架飞机。这样的聚集效应对当地经济的拉动效应就非常大。而且都是高质量的发展。

  同时,这样的管理,还把无人机管起来了。现在无人机在低空乱飞的现象比较严重,甚至会干扰军航和民航。通过低空管理精细化的分层,既把无人机看得住,同时也能把无人机的作用发挥出来。这样无人机的最后一公里配送、边远山区的配送,这些人工不容易实现或成本太高的特殊领域配送都能实现。

  因为,航空这个行业,最贵的是人工成本,飞机本身并没有那么大的投入。现在无人机已经开始做一些事了,还出现了专业的无人机驾手,包括我们也在培养无人机的飞行员。如果无人机这一领域实现大的发展,那么整个通用航空行业的机会就完全开发出来了。

  《中国经营报》:去年,川航的英雄机组事件受到国内广泛关注,我们都很敬佩英雄机组,您认为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英雄机组,川航每一个机组都可以做到这样吗?

  其实川航的英雄机组都是我们普通的员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英雄机组的时候也说过,伟大出于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我认为我们每个川航机组都可以做到这样。

  《中国经营报》:目前,在民航领域,大家对准点率和服务还是有一些意见,针对我国的民航现状,您觉得应该如何改善?

  李海鹰:实事求是地说,目前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首先从安全的角度来说,中国民航创造了最长的安全周期,已经超过100个月。这不仅仅是没有出事,而且是中国民航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可控水平越来越高了。

  另外,大家对航班正点率感受很强烈,这几年,我们也在大力抓航班正点率。其实能否提高航班正点率有几个原因。这几年中国民航蓬勃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空域资源很紧张,时刻也很紧张。而这几年我们国家对安全的把控越来越严格,对运行的限制也增加了。

  当然,这不能作为航班正点率不高的根本原因。从内部管理上,还需要不断提升运行控制水平,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包括在两会部长通道,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也提到,去年我国的航班正点率达到了历史性的80%,达到近10年来最好的水平。

  其实现在民航用政策导向倒逼航空公司提高航班正点率。比如,民航局通过资源分配的方式对航空公司进行倒逼。航空公司未来能够引进什么飞机,能够飞哪条航线,什么时候能飞这个航线,有一个评估机制,叫“四个率”。第一个是事故率,第二个是航班准点率,第三个是旅客投诉率,第四个是航班执行率,就是我分配你的航班,到底执行得怎样,不能随意取消航班。通过“四个率”,倒逼航空公司、空管、机场提高工作质量。这就把航空公司的利益、资源分配直接和准点率等挂钩在一起。

  我相信这个举措的实施,航班准点率会不断提高。

  还有一个问题,大家现在不满意的可能就是服务问题。其实服务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这个和各公司的服务政策有关系,也和全行业发展的不平衡有关系,这其中不光涉及到航空公司,还有地面服务、购票的体验、托运行李的体验,甚至还包括机场周边交通直达程度的体验。

  所以民航局提出“真情服务”的理念,各航空公司也在根据自己的情况改进,我相信未来服务方面会有不断的提升。

  《中国经营报》:在民航业内,我们国家现在主要是三大航,其他航空公司实际上是在夹缝中生存。从业内角度看,川航不急于做大,也不急于上市。您如何看待川航的发展现状?您认为川航未来在民航市场的定位是怎样的?

  李海鹰:不光航空公司,其实每一个行业都有大公司和中小公司。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市场定位、发展规划和发展远景。对川航而言,成立三十周年,也叫三十而立。不是我们不急于做大,也不是我们不急于上市,而是我们觉得做强、做优,比做大更重要。首先要做强,做强了,公司才不会倒闭;其次要做优,做优了,公司才能生存下去,客户才能选择你。如果急于做一个很大的规模,但企业的经营品质不是很好,可能大得快,垮得也快。

  我们四川航空的规划和奋斗远景都是先做强、做优,进而做大。并不是不做大,而是要把步子迈得稳一点。

  对于上市,从资本市场的运作和目前我们企业的目标、运作模式来看,现在我们还并不急于借助资本市场。一旦进入资本市场,外部力量会给一些要求,要求企业迅速做大,而公司的定力就很难保持,所以保持定力很重要。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