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之力托起诚信之翼

  来源:《中国民航报》

  根据《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民用航空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民航局于6月1日在民航局网站和“信用中国”网站上公布了首批86名限制乘坐民用航空器严重失信人名单。这些失信人因故意藏匿、携带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危险品、违禁品、管制物品等失信行为,付出了“禁止乘坐民航航班一年”的代价。

  近年来,危害航空运输安全、扰乱航空运输秩序的“空闹”行为时有发生。从“粉丝追星导致飞机延误”到“打开应急舱门只为透透气”,这些“地面敢闹,空中也敢闹”的行为着实让人深恶痛绝。在现行法律法规中加大对此类行为的约束力度,已经是行业和旅客共同的心声。

  “失信”旅客为何如此“放肆”?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对威胁航空安全的违法成本“无畏”;第二,对扰乱民航秩序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无知”。此次民航局公布首批限乘航空器失信人名单,正是对症下药,运用法律武器持续加强行业信用文化建设,维护民用航空运输秩序的一记重拳。

  行业信用体系需要依法维护。名单的公布增加了威胁航空安全、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成本。此次民航局发布的名单具有行政强制力,所有民航单位都要执行。这样的执行范围,让失信人在一年内无法乘坐飞机出行,对威慑任性“失信”行为有重要作用,可以让“无畏者”“心生畏惧”,让“无知者”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同时,这份名单也是规范民航出行秩序、营造和谐出行氛围的利器。曾经有旅客“吐槽”,坐飞机特别考验运气,运气不好遇到有人因好奇打开应急舱门,不仅航班会被延误,还会吓一大跳,影响出行心情。在一定期限内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机,遵守秩序的绝大多数旅客就可以享受舒适、顺畅的旅途。

  名单公布后,民航各单位面对失信人可谓是“利剑在手”。要用好它,还得加大执行力度,依法依规实施。这是一份公开透明、定期发布的民航旅客“黑名单”,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执行这份名单的力度,代表着一家企业的诚信度。擦亮企业的诚信“名片”,才能汇聚优势资源,赢得发展先机,赢得旅客口碑。因此,每一个民航单位都应高度重视,规范化、有力度地限制这些失信人乘坐民用航空器出行,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

  如何让这份名单的作用发挥得更好,让文明出行的旅客“飞”得更安心、更快乐,是需要全行业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毋庸置疑的是,迈出第一步之后,行业信用体系必将更加完善,社会公众的乘机出行感受也将更加愉悦。(《中国民航报》评论员 韩磊)

  

  


附件:

版权所有:中国民用航空局
网站管理:中国民航局综合司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9046468
政府网站识别码:bm7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