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南的邂逅
来源:中国民航局2019-09-04 10:55 分享到: 字体: 打印本页

    

  遥遥星罗海,长长飞行线。4月23日,由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发起的中南民航“践行9·30,榜样在身边”走基层联合采风活动的海南小分队成员齐聚海口,开启了一场与南海的美丽邂逅。

  凌晨,从细雨如织、透着微凉的湖南长沙出发,两个小时后,抵达海口。4月23日7时,我们一行人从海口出发,飞往三沙永兴机场。

  大约50分钟后,飞机开始下降。透过窗户远眺,茫茫大海在缥缈的云雾中若隐若现。不一会儿,一串弯月形的群岛慢慢进入视野,它们像大海中生出的朵朵星莲,干净而精致,白色小岛镶嵌在湛蓝的大海中,美得让人挪不开眼。这里便是著名的“七连屿”。

  一下飞机,大家连忙把行李放在机场办公楼,迅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采风行动。三沙机场、西沙雷达站、永暑礁首飞保障团队……短短2天时间,我们与坚守在南海岛礁的民航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聆听他们讲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书写不平凡的故事,如何把单调的生活演绎成跃动的“音符”。

  浩瀚的南海赐予了中华儿女无尽的宝藏,也为民航人创造了奋斗的新天地。虽然风景美丽如画,但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却要克服重重困难。谈起岛上工作和生活,我们听到最多的词是“高温”“高湿”“高盐”。

  高温,从刚出飞机舱门时,火辣刺眼的阳光就感知到了。三沙永兴机场运营部经理孙晓峰和同事的皮肤都是黝黑发亮的,“三沙黑”是岛上人员共有的特征。然而,明明艳阳高照,晾晒的衣服就是干不透。全年被海风吹拂浸润着,海岛充斥着潮湿的、咸咸的味道。

  走进三沙机场航站楼,别有一番天地。这里麻雀虽小,但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楼内运行井然有序。时光拨回到2015年,三沙永兴机场筹建,在三亚机场工作的孙晓峰主动请缨,经过多次申请后,他怀揣着为祖国民航事业贡献力量的美好愿望,成为筹建三沙永兴机场的第一批员工。

  初来岛上,水、电、网络、设施、人员,什么都缺。当时,虽然永兴岛上的机场候机楼主体建筑已经完工,但设备和制度等还是空白。没有材料、用品,就一点一点用船运过来;没有运输工具,就肩扛、手搬,将值机柜台、候机楼座椅、装饰花草等大小物件一一搬进机场。就这样,三沙永兴机场的软硬件逐步完善了起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或许是很多人理想的生活状态,但长期在岛上工作和生活却着实不易。岛上的民航人远离繁华都市,远离亲朋好友,每天除了工作之外,就是与望不到尽头的蓝天和海洋相依相伴。

  民用飞机翱翔在南海的天空,背后凝聚了无数民航人的汗水。机场正式开航前的那段时间,每一位岛上的民航人都记忆犹新。那时,上岛乘坐的是滚装轮,大家就在停放车辆的底舱席地和衣而睡;岛上物资短缺且不能捕鱼,饮食只有土豆、木耳和南瓜。平日,大家居住在狭窄的集装箱里,只能洗冷水澡;遇到台风,只能喝不适宜饮用的淡化海水。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岛上仅有的几本《读者》最后也被大家翻烂了。技术攻坚、设备配置、协调沟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民航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尽管重重困难,但民航人都坚持了下来。我想,奋战在这里的民航人正是怀着一腔热血,一种精神,一份情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扎根南疆土,寂寞守繁华”的真谛。

  一路艰难困苦浇灌出了丰硕果实。从飞机上俯瞰,永兴岛犹如镶嵌在万顷碧波中的一颗明珠。海水蓝得清新透明,从岛礁向外延伸,颜色渐变,层层叠叠,依次铺开,俨然一幅无边无际的巨型水墨画。笔直修长的跑道横亘在岛上,像一支妙笔,书写着祖国南海的恢宏篇章。

  迎着猎猎海风,一路穿行在这座海上城市,内心无比感动与自豪。从过去远离大陆的小岛,到今天与现代都市同频共振,多少人为此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其中就有中国民航人挥洒的汗水。如今,民航已经成为南海岛礁建设的“助推器”,也是中国南海发展的“见证者”;民航让海岛与祖国大陆贴得更近,联系更紧,人民幸福感越来越浓。

  一次三沙行,一生三沙人。喜欢三沙,踏上这片净土,便在心底埋下了大爱的种子,历练了宽广的胸怀;难忘三沙,难忘那纯粹绚丽的蓝,那错落变幻的海。

  前方星辰大海,唯有步履不息。我想,只有用心感受过更高、更强心灵能量的激荡,生命的潜流才能奔涌不息。(作者:张慧 单位:张家界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