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让民航安保更“智”旅客出行更“易”
来源:中国民航局2019-09-25 15:37 分享到: 字体: 打印本页

  智能人脸识别完成值机,随后便可通过安检、登机进行全流程自助通关。“刷脸乘机”这一几年前还让人不敢想的技术,即将在国内成为现实。而这都得益于民航安保系统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应用。科技让民航安保更加智慧,也让旅客出行体验得到提升。

  在近日举办的2019年首届全国民航安保科技展上,行业内外50余家单位展出了全流程自助通关、基于无线宽带技术的飞行中客舱视频实时监控、民航旅客电子临时身份证明等安保科技创新项目,全面展示了近年来民航安保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强化顶层设计 创新安保工作

  近年来,“智慧民航”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大数据、信息化、人工智能等在民航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中国民航业抢抓并引领新时代发展潮流,大力推进“智慧民航”建设。航空安保是确保民航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科技创新、科技应用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科技兴安”战略的指引下,民航业务主管部门确立了“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以科技信息化支撑民航安保工作模式变革”的工作思路,将科技创新作为全国民航安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了“汇数据、打基础,推协同、促共享,建试点、带全国”的工作路线,将数据、信息、情报、科技等思维方式融入民航安保各环节,利用信息化建设、新技术应用等手段不断推动民航安保工作创新。

  2018年,《2019年~2020年民航安保科技创新工作规划》(草案)、《全国民航安保科技创新需求目录》(草案)的编制,为今后的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思路及攻坚方向;同年,全国民航公安大数据战训中心挂牌,成为民航“点、线”行业资源与地方“面”的区域资源的合作示范……与此同时,民航业务主管部门持续关注科技前沿发展动态,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趋势把握能力,深入一线基层了解实际情况,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思考和规划业务工作;注重工作实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广泛了解科技发展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调研中科院、腾讯、同方威视、阿里、华为等国内顶尖科研院校以及高新企业,学习国内先进科技理念,听取专家对民航安保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民航安保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一批局方试点项目相继在全国主要机场、航空公司落地,有力地支撑了差异化安检、空地一体化协同、全国机场公安联勤联动等新模式探索,逐渐建立起科技创新工作体系。

  依托大数据支持 助力创新应用

  数据资源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是科技手段得以应用的必要前提。在本届民航安保科技展分论坛上,民航安保大数据应用是与会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关注热点。

  为强化数据支撑,民航业务主管部门持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拓展数据获取渠道,先后从公安部获取各类关注人员数据;与国家移民局共同推动《出境入境航空器载运人员信息预报预检实施办法》,为国际航班订座、离港数据采集奠定法律基础;与国家移民局达成意向,共享护照与身份证号码转换等数据。同时,还进一步推动数据整合及对外交换共享,完成了民航安保数据资源管理平台设计方案。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不仅将作为民航局公安局面向公安部业务局、省公安厅等单位数据交换共享的综合服务平台,也将为全国机场公安提供数据支撑,更为后续建设民航安保大数据奠定基础。

  早在2017年,民航局公安局就通过全国示范工程建设,探索出一条数据推进创新应用之路:从政策、数据、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指导深圳机场公安分局立足实战探索创新,陆续建成“全国民航公安值班勤务系统”“民航安保基础信息移动App”“民航安保云平台”等。在本届展会上,依托深圳机场公安分局成立的全国民航公安大数据战训中心初次公开亮相,并就“智慧安保”实战探索作了精彩演讲。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战训中心是民航局公安局在深圳机场公安分局前期建设的基础上,充分总结经验、勇于探索实践,搭建的一个立足实战、面向全国的大数据中枢研判平台。

  战训中心成立一年多来,通过对民航数据、地方数据、企业数据的整合应用,建立了民航禁毒“7+N”预警模型,一举抓获涉毒人员1050人,得到国家禁毒委、公安部禁毒局等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同时,还首创民航反电信诈骗预警平台,提取了30个边境诈骗和24个境外诈骗特征点,为公安反电信诈骗提供预警信息。随着战训中心工作的逐渐深入,初步形成了数据会聚、情报研判、支撑实战、服务民航、兼顾全国的工作格局,民航安保大数据初具规模,越来越多的创新应用投入使用,战训中心将在全国民航安保工作能力提高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推进试点项目 促进成果转化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生物特征识别、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日趋成熟。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民航紧跟新技术发展潮流,积极探索新技术与民航安保工作的融合,在安保流程优化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依托新技术,业务主管部门创新性地研究设计民航安保各环节创新模式,并将安保实战嵌入到民航生产运行环节,收到了无感式、非接触式安保的理想效果。目前,民航已形成两套优化方案,选取海口、深圳作为试点,分别根据不同的优化方案开展建设,通过实践检验对方案进一步完善调整,为后续模式转变、规章标准修订等工作积累经验。

  在本次展会上,据深圳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深圳机场正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聚焦“客、货、城、人、智”五大主业,最终实现高效协同的机场大运控和“一张脸走遍机场”大服务目标。在去年12月试点的旅客差异化安检项目的基础上,今年4月深圳机场实现了刷脸自助验证,将原有的安检人工验证环节,通过闸机平台予以实现。当旅客通过安检时,闸机通过读取证件或抓取人脸、进行信息核对和录入,不吐凭条,实现安检电子验讫标注,最快3秒钟可通关,至今保障旅客近14万人次。

  此外,民航业务主管部门还指导战训中心研发了民航旅客电子临时乘机证明系统,实现旅客线上办理、机场自助核验,改变以往线下机场排队办理的传统模式,目前已在20余座机场使用,下一步将在全国推广;同时,指导相关科研单位成功开发智能手表、人像识别眼镜、飞行中客舱视频传输系统等成果;开发完成重点旅客实时预警推送技术,打通公安网及航空公司生产运行系统,在南航、春秋航空等单位实现关注旅客提前掌握、空中预案动态配置、安保力量精准盯控、空地信息无缝对接等实战做法,有力促进空地协同。

  在首届全国民航安保科技展上,业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行业协会、运行单位、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共话行业新发展、共绘前行新蓝图。未来,各方将继续积极探索新体制下的行业管理模式、大力推动科技信息化建设、探索先进科技理念在空防安全工作中的应用,不断强化现代科技创新应用,营造旅客便捷出行环境,织就空防安全“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