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解码”制度优势 完善“行业之治”
——专访民航局党组书记、局长冯正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定。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总结历史经验中“解码”民航制度优势,在分析发展趋势中明确民航制度建设方向,在对标民航强国战略目标中完善“行业之治”,切实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民航领域的生动实践?

  在2020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召开期间,本报记者围绕推动民航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民航治理效能这一主题,专访了民航局党组书记、局长冯正霖。

  固根基 扬优势

  坚持和巩固制度优势

  记者:今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提到,“2019年民航工作大事多、要事多、亮点多,在中国民航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我们注意到,工作报告中对去年成绩总结的篇幅却比往年都要短。请问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冯正霖:去年的民航工作确实是大事多、要事多、亮点多。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新中国民航成立和“两航起义”70周年。在内外部环境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全行业沉住气、稳住神,确保了安全形势保持总体平稳,服务品质持续提升,深化改革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实现运输航空持续安全飞行112个月、8068万小时的安全新纪录,航班正常率达81.65%,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成绩来之不易,必须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总结,指导下一步工作。因此,我们改变往年用很长篇幅从安全、发展、服务等业务要素角度总结成绩的习惯,而是侧重通过分析成绩来把握2019年的工作特点。比如,去年我们果断停止波音737MAX-8机型的商业运行、及时对香港国泰航空发出重大安全风险警示并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了民航安全、服务了国家战略导向,就是因为坚持了政治站位、战略导向与行业安全技术标准高度统一的总原则。在去年安全工作压力大、外部环境异常复杂、行业自身积累的矛盾依然突出的严峻情况下,我们坚持将处理好安全与发展、效益、正常、服务的四个关系作为行业治理的总开关,确保了全行业安全形势保持总体平稳和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再比如,我们深刻把握“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坚持用改革破解难题、推动工作,去年确定的606项改革任务完成率达91.3%,促进了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统一、相互协调,充分发挥了“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优势。特别是打出暂停飞机起降费标准上浮等降税减费的“组合拳”,为企业成本做了“减法”,为行业发展做了“加法”。再比如,我们协助拍摄的《中国机长》电影热映,让民航受到广泛关注并获得了社会美誉,提振了行业队伍精神风貌。这让我们更加坚信,要凝聚起推动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磅礴力量,必须坚持用理想凝聚人、纪律约束人、文化鼓舞人。

  从2019年民航工作成绩中提炼出的这“四个坚持”,既是民航发展经验的总结,更是当前全行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认识成果和实践成果,是我们在认识论、方法论上的进步,对于指导我们今后民航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今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工作报告系统阐述了推进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目标、基本要求。您认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民航发展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冯正霖: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民航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没有民航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就没有今天新中国民航的辉煌成就。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航历经三轮改革,逐步建立起以航空运输企业管理体制、机场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空管体制、行业公安管理体制、行业协会体制等六大体制为支撑的新型民航治理体系。原政企不分的部门体制转变为企业自主经营、政府依法监管的行业新格局;原国有独资民航企业走向产权多元化,形成了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的竞争格局;投融资渠道的拓宽,调动了地方和社会参与兴办民航企业和机场建设的积极性;空管实现全国一体化管理和运行,提升了运行效率;飞行、机务、空管、乘务、安检等民航专业人才的培养渠道不断拓宽,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行业治理结构不断优化,5家全国性民航行业协会和3家民航基金会也成为民航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时俱进的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仅提升了行业生产效率,激发了行业发展活力,更释放了行业发展空间。如今,我国航空客货运输规模稳居世界第二,总周转量占到世界民航13%,发展规模大、实力强、品质优。62家不同类型的运输企业共同参与竞争,国际国内航线增加到5155条,民航机队规模达3818架,运输机场增加到238个,这充分说明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正在向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方向迈进。

  这些成绩是一代代中国民航人砥砺奋斗的结果,也充分彰显出坚持以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植根于中国民航发展实际、充分借鉴国际民航有益经验所形成的民航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全行业必须增强制度自信,着力固根基、扬优势,在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进程中继续坚持和巩固、持续发展和完善。

  勇担当 善作为

  发展完善“行业之治”

  记者:过去,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推动民航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使其更好地为民航发展提供支撑?

  冯正霖:应该说,现有的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服务国家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航空出行的新期待。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进程的不断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比如说,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预计我国航空运输规模将在未来5年到10年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民航第一大国。运输规模的增长,意味着行业对资源配置的能力、手段和效率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从国际环境角度看,民航竞争是全球化竞争,航空制造业开发产品、出好产品需要更加完善的适航审定体系来提供支撑;随着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迫切需要打造覆盖全球的航空物流供应链,构建自主可控的国际航空物流体系。从经济社会环境看,个性化、差异化正在成为航空消费主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给航空运输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带来新挑战,迫切需要构建多元共治的治理主体结构,完善以真情服务为核心的民航服务质量体系。从技术环境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方位重塑民航业的形态、模式和格局,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的成长,需要与时俱进改进规章标准,探索与之适应的更加有效的治理模式等。民航要从容应对这些国际环境、经济社会、新技术发展和行业自身变化,必须将构建适应性更强、前瞻性更强、引领性更强的制度体系作为民航制度建设的方向。

  记者:推进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需要坚持哪些基本要求?

  冯正霖:这其实是“遵守和执行什么”的问题。实现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目标,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需要全行业凝聚共识,牢牢把握七个基本要求。

  考虑到民航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民航领域治理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要始终从政治高度谋划工作,把政治要求作为制定各项制度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要将“坚持党对民航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原则。要深刻认识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能在安全上麻痹大意,我们强调要将“坚持牢牢守住民航安全底线”作为推进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要破除制约民航要素资源高质量配置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激发市场活力。我们将始终把“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为推进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另外,近年来,我们强化立法规划的引领作用。坚持听取两会代表、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等行业内外各方意见,建立民航局例行新闻发布会制度,推进政务信息公开。这些制度措施有力提升了民航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推进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将“坚持全面依法行政”作为其重要支撑。再比如,在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军队的支持和协同配合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仅建设四年多就顺利投入运营,并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充分说明“坚持多元共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能将各方优势转化为行业治理的强大效能,是推进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还有我们近几年加快推进安全领域大数据应用,实现了航空安全信息实时搜集、深度分析、共享共用,提升了风险识别的精准度,这启示我们要将“坚持创新发展,广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必要手段。还有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两航起义”座谈会的举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心连心”艺术团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精彩演出等活动,营造了行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更加激励民航人齐心协力绘制民航强国建设宏伟蓝图,启示我们要将“坚持构建以当代民航精神为核心的中国民航文化价值体系”作为推进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在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征程中,全行业将不断深化落实并严格遵守和执行这七个基本要求,推动规章标准建设与时俱进,规章标准执行令行禁止,勇担当、善作为,完善“行业之治”,切实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民航领域的生动实践,推动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在正确的航路上行稳致远。

  重执行 强效能

  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记者:2020年,国家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民航将如何进一步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促进民航发展?

  冯正霖: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加快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跨越的冲刺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谋篇布局之年。做好2020年民航工作,意义重大。当前,国家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行业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民航安全和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资源不足与稳增长要求仍有差距,民航发展的困难和挑战显而易见。为此,我们尽早谋局势,确定了2020年民航安全发展的八个主要任务,其核心主要是四个方面。

  一是始终牢牢把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切实把民航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优势转化为更长的安全周期。我们要坚持重拳治标、潜心治本,惩防并举、综合施策,研究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全面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确保安全态势平稳可控,努力实现持续安全飞行年十连贯。

  二是始终恪守“人民航空为人民”,持续提升以航班正常性为牵引指标的民航服务品质。去年,全行业深入践行真情服务理念,按期兑现了九项便民服务措施,航班正常率大幅提升。今年,首先是要巩固前期服务举措成效,重点抓好行李跟踪系统推广、丰富中转服务功能、提升餐食服务水平、优化投诉平台功能等工作。特别是针对近期旅客反映较多的机上餐食服务问题,我们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考虑分时段、分航程细化优化标准,开发机上餐食新品种,既符合安全规定要求,又努力满足旅客出行的多样化餐食需求,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服务的关系。其次,要在提升旅客体验方面创新。我们将着眼服务大流程,入手服务小细节,立足改进服务链条上的断点而重点建设两个平台。一个是全国机场旅客共用服务平台,实现旅客“一个APP走遍全国机场”;一个是民航旅客遗失物品全国统一查询平台,为旅客提供 “一站式失物招领”的信息服务,进一步提升旅客对民航服务的满意度。

  三是聚焦民航强国建设“转段进阶”总目标,深化改革民航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当前民航改革工作已经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剩下的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将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加强顶层设计,聚焦改革的难点和痛点,重点深化通用航空“放管服”改革、提升一线监管人员能力和水平、加强“四强空管”建设、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深化价格改革,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下大力气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为推进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四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我们将继续突出抓好政治建设,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整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发现的问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民航安全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记者:在主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方面,2020年民航工作主要有哪些考虑?

  冯正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今年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民航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产业,在当前这一特殊时期,更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服务国家大局。民航业具有运送速度快、国际性强,基础设施建设潜力大、资金密集程度高,高科技、劳动密集等特点,在配合国家稳增长、稳投资、稳外贸、稳就业等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

  一方面,民航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民航发展形势好,也能起到稳预期的作用。我们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通过“控总量、调结构”扎牢“稳”的根基;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拓展“进”的空间,通过时刻资源精准调控提升“进”的质量,真正把民航制度优势转化为行业治理效能,转化为民航发展成果。

  另一方面,民航业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我们将在投资拉动、就业吸纳、服务开放、科教创新等方面积极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比如,我们将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抓紧落实“十三五”机场建设规划,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突破1000亿元;补齐国际航空物流短板,优化货运高峰期临时加班审批政策,做好航权储备,加大对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支持,打造覆盖全球的航空运输供应链;抓紧重构通航法规体系、加快通航机场和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培育通用航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据国际权威机构测算,民航投入和产出比率是1:8。我国机场每百万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相关就业岗位5300多个。随着全国民航科技创新园区的建设和青岛胶东机场等项目陆续建成投运,更将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同时,我们一定会处理好新技术应用与民航劳动密集型就业岗位的关系,确保行业不因为新技术应用而裁员,为国家“稳就业”作出民航贡献。

  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也是今年民航考虑主动服务国家大局的重要方面。我们将盯紧民航领域重点风险隐患,把防控风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行业资源,助力新疆和田地区于田、策勒两县如期脱贫,优先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开通航线;以航空器节能减碳为核心、以提高空管效率为抓手、以绿色机场建设为保障,推动构建民航绿色发展新模式,确保打赢蓝天保卫战,进一步增强行业发展内生动力。

  2020年,民航业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以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重执行、强效能,推动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民航治理效能,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聚精会神抓好安全发展,切实推进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和民航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出更大的民航力量。


附件: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155号(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