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1:着力建立安全隐患零容忍长效机制
准确把握安全隐患零容忍深刻内涵。要把安全底线落实到思想认识上、发展决策上、生产运行上、安全监管上、应急处置上,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精准调控不偏移、遵章守纪不违规、严肃问责不留情、枕戈待旦不懈怠。要有“眼睛容不得沙子”的态度,对于任何隐患始终保持高度警觉,认真排查,尽力消除,不留死角盲区。要把“安全隐患零容忍”作为安全教育的首要内容,切实增强从业人员安全底线意识。
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整治行动。隐患排查要覆盖到所有安全运行单位,深入到所有安全生产要素,渗透到所有安全管控层面,触及到所有安全文化观念。要把安全隐患整治成效当作衡量一个单位安全制度是否落实、安全基础是否牢固、安全管控是否到位的重要指标,严格督查,严格考评,严格奖惩。
建立治理安全隐患长效机制。要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安全隐患零容忍的长效机制。要以隐患排查治理促进管理政策、运行程序、资质能力等方面工作提升,促进安全管理体系落地,深入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增强行业的主动风险管控能力。
重点2:着力提升行业资源配置效率
强化机场网络功能。努力打造大型国际航空枢纽,扎实推进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加快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实施,推进昆明门户枢纽机场建设;提升区域枢纽机场功能;完善中小机场建设;推进具有现代物流转运中心功能的航空速递枢纽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形成以枢纽机场为核心、带动其它机场协调发展的国家综合机场网络。
优化航线网络布局。完善航线航班评审、时刻资源分配、航权分配管理等规则,提升枢纽中转功能;鼓励加密区域枢纽机场与大型枢纽、门户枢纽间航班,重点打造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机场间的空中快线;鼓励中小机场通过区域枢纽机场连结大型枢纽机场;优化国际航空政策,构建枢纽导向型的航权开放格局;加快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疏解首都机场非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推进“一带一路”沿线航空运输市场自由化,着力培育干支结合、支支相连、国内国际顺畅衔接的航线网络。
调整航空运输结构。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支持主基地航空公司做大做强;扎实推进基本航空服务,鼓励支线航空发展;满足大众出行需求,引导低成本航空健康发展;完善航空物流业发展政策,引导形成网络型航空与区域型航空、干线航空与支线航空、客运航空与货运航空、全服务航空与低成本航空相互协调、差异化发展的航空运输结构。
重点3:着力增强行业发展保障能力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全行业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10个,续建项目34个。加快北京新机场建设。进一步简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放开民航基础设施设计、建设、服务等市场,鼓励社会资本以带案投标、投资建设、特许经营等模式投资建设运营民用机场等相关项目。提高民航专业工程质量监督能力。实施大型民用运输机场运行安全保障能力评价工作。加快军民航机场运行标准统一工作。推进应急处置资源支持保障体系建设。
着力提升空管保障能力。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国家空管调整改革进程。总结中南地区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试点经验,将其推广到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统筹推进民航空管系统改革工作,在改革试点基础上全面启动空管系统定岗定员、劳动用工和薪酬体系改革。持续推进空域结构优化。推进全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气象管制融合,加快亚洲航空气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军民航联合运行试点。
努力强化科教支撑能力。对标“三出四型五基地”发展目标,推进民航科教创新发展。完善民航科技创新体系,培育“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3项国家科技重点项目攻关,认定5个民航重点实验室,推进6大信息化工程,开展民航“互联网+”行动。加强科技人才、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完善民航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加大对自主创新先进技术、装备、系统等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推进现代化空管建设,加快航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着力打造民航特色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着力提升行业人才培养质量。
重点4: 着力提升运行和服务品质
切实提升航班正常水平。认真实施《航班正常管理规定》,健全航班正常考核工作机制、航班延误信息通告机制、航班延误取消原因确认机制,构建航班正常监管体系,把航班正常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落实航班正常工作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力争在航班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航班正常率保持在75%以上。
切实提升民航服务质量。加强民航服务质量规章标准建设,推进服务质量管理系统化、制度化。修订航空旅客、行李运输规则。制定航空公司、机场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组织第三方开展服务质量评价工作。推进旅客投诉管理系统建设。健全旅客投诉反馈机制。
切实维护运输市场秩序。制定《民用航空运输市场监管办法》,将航空公司、地面服务代理、销售代理企业等相关市场主体纳入其中。加强对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市场准入的合理调控。建立航空公司运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的持续监管。强化航线航权航班时刻监管,建立航线航权航班时刻清理退出机制和联合惩戒机制。加大对外国航空运输企业在我国运营的监管力度。
重点5:着力推动通用航空发展动力
创新通用航空发展政策。降低经营性通航企业许可审定门槛,简化非经营性通用航空登记管理。降低通用航空器引进门槛。拓展通用航空服务领域,全面推进交通通勤等8项试点工作。制订无人机和运动类航空器经营许可管理办法。
创造通用航空发展环境。编制通用机场管理规定,对通用机场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完善通用机场标准建设,推进水上机场建设标准编制。加快通航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建立通用机场。鼓励支线机场增设通用航空设施、开展通航业务。规范通航业务使用机场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推进建立空域使用与飞行申请负面清单制度。研究建立应急救助飞行审批绿色通道。推进目视飞行航图编制工作。
改进通用航空管理模式。推进分类分级管理,探索通用航空发展新路径。改进通用航空监管模式,坚持“放管结合”,重点解决好“放”的问题,加快构建区别于运输航空的通航安全监管体系。构建支持性的通用航空市场管理体系,建立通航企业诚信记录档案和运营评价体系。培育通航示范企业。搭建通航安全运行综合管理平台。
重点6:着力提高行业治理能力
努力提升行政效能。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将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行政服务大厅集中受理,实行受理单制度,定期开展满意度评价活动。建立“智能、便捷”的民航行政审批信息系统,提供“规范、高效”的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
努力提升依法治理能力。加快《民航法》修订,积极参与《航空法》起草。实施民航立法规划,推进重点领域法规制修工作。推动落实行政机关三级职责分工调整,进一步做优做强一线监管机构。优化监管模式,推行“企业法定自查制度”,完善协同监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监察员资质能力建设。抓紧推进《适航攻关专项方案》报批和实施工作。推进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工作。深化民航局直属企业改革。
努力强化引导协调功能。研究建立行业建设、运行、管理和发展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完善民航发展基金管理使用政策,加大对支线、通航、中小机场的支持力度。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动机场收费改革,建立收费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推进航路费调整改革,实现竞争性领域旅客票价全部由市场形成。
重点7:着力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研究制定加强民航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组织编写《当代民航精神读本》。开展宣传实践活动,深度挖掘和广泛宣传民航员工践行当代民航精神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召开民航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会议,推选、宣传一批践行当代民航精神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加强民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当代民航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加强宣传文化阵地管理,改进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
重点8: 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准确领会六中全会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切实抓好《准则》、《条例》的贯彻落实及配套制度执行,全面落实党委在党内监督中的主体责任、纪委的专责监督责任、党的工作部门的职能监督责任以及基层党组织的日常监督责任。
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各级领导班子工作运行和决策机制,突出抓好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加强干部选配工作。实现干部监督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健全干部激励机制。
加强民航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两个责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总结经验并继续做好民航直属单位派驻纪检组试点工作,健全纪律检查派驻工作机制。加强巡视监督,实现巡视全覆盖、常态化。建立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在全行业构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切实筑牢行业廉政安全底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