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精神
——制造符合性审查组组长李宏和审查员李瑛的故事
刘斌
编者按
历经十余载,国产ARJ21新支线飞机终于飞上蓝天,即将为我国民航业的发展谱写新的乐章。作为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的首款涡扇喷气飞机,它经由中国民航局第一次完整、严格地按国际标准进行适航审定,并颁发了型号合格证。
对于国产民机制造和适航审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近期也作出重要批示:国产ARJ21支线飞机取得型号合格证,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广大参研参试和适航审定人员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研制大飞机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前面的路还很长,挑战还很多、很严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总结经验,迎难而上,在做好ARJ21飞机后续工作的同时,全力推进C919大型客机项目,让中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早日在蓝天上翱翔,成为彰显中国装备制造实力的新名片。
在中国民机事业艰难前行的过程中,您是否想知道,中国民航适航“国家队”究竟是如何团结拼搏、攻坚克难,与中国商飞共同打造中国大飞机的先遣机——ARJ21-700的?本报特别推出专版,将陆续选载由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斌采写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适航报告》。
国外归来 急赴审查一线
2012年2月14日,中国民航适航“国家队”制造符合性专业审查组组长李宏从法国图卢兹出差回国,在沈阳家中停留12个小时后,便急赴上海参加局方试飞前召开的现场评审会议,到宾馆入住时已是22时,没吃上晚饭,于是匆匆吃了一碗馄饨面。可万万没想到,因为这碗面竟折腾了一夜,险些出现生命危险。
李宏虽然是个急性子的人,但事无巨细,滴水不漏,特别注意细节,会前必先做准备,现场审核和会议期间都会做笔录。我去沈阳采访时,他一下子搬出了20多个笔记本,是他从2006年加入适航“国家队”以后进行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审查的全程记录,令人印象深刻。
话说当晚李宏吃完馄饨面,习惯性地打开了笔记本电脑,开始修改汇报文稿,做次日现场上会的准备。
夜色已浓,桌子上的台灯明亮,正当他聚精会神地伏案工作时,右腹一阵剧痛袭来,他下意识地按压却毫无效果,汗珠不断滴落,感觉疼痛难忍。于是,他急忙打车赶到附近医院看急诊,经查是急性阑尾炎发作,需要做手术,否则可能造成穿孔,后果难料。但李宏执意对医生说:“先给我止痛吧,明天开完现场会我就回沈阳,回去再做手术,有家人照顾。”
医生只得说:“你要坚持回去做手术,途中如果出现问题得自己负责。”
“我自己负责。”李宏回答说。等到天亮以后,李宏把自己写的有关前期零部件生产制造过程的审查报告和针对系统试验的符合性审查计划交给了同事,让他们在会议上代为介绍情况。然后,他紧急赶回沈阳,下午就在当地的463医院做了阑尾切除手术。为李宏做手术的主治医生说:“太危险了,再晚来一会儿,就会发生阑尾穿孔了。”
“针尖对麦芒”的好戏
李宏心细如发,工作起来十分“较真儿”,他热爱航空事业,对飞机适航管理工作有深刻认知。李宏说,型号合格审查工作十分光荣,责任也非常重大,是代表公众对民用航空器进行评定,需要严把进入市场的大门,而安全是适航审定的唯一目标。具体从事制造符合性检查的人员要“一是一,二是二”,对飞机零部件制造、试验和安装工作进行全面审查,以是否符合和满足经批准的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的要求以及适航规章条款的要求为准则,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
在实际审查工作中,李宏带领王建军、田有锋、郭勇刚、韩忠阳、李瑛、侯卓、武军、王仁龙、李焱鑫等专业组成员分头把关,各司其职,对ARJ21-700飞机工程审查中的所有试验从头到尾进行了严格的制造符合性检查,从零部件生产到系统安装、整机试验一步步严格监控和审查,涵盖了原材料、机械加工、焊接、钣金、喷漆、热表处理等各个工艺专业,涉及到试飞、性能、结构强度客舱安全、动力装置、电子电气软件和机械系统等各个专业组。
为了做到精细、精准、精确和精致,李宏细心地根据各个审查员所在的地区和当地生产制造商的产品分布情况,对口分配具体的审查任务内容,使每个组员都做到心中有数。比如西南管理局的王建军负责机头、驾驶舱审查,西北管理局的田有锋、侯卓负责机翼、机身和翼盒审查,沈阳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的李瑛负责发动机吊挂、电缆、无线电架审查,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的武军、王仁龙、李焱鑫和华东管理局的郭勇刚负责总装审查,韩忠阳同志负责驻厂和试飞现场审查,他本人则负责全面协调。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支援下好“一盘棋”。
美国FAA影子审查负责制造符合性检查项目的组长是一位美籍韩国人,对待工作严谨认真,但是行事方式有些古怪,被同事们起了个“难缠”的绰号。大家都不称呼他的尊姓大名,只要他一出现,不管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异口同声地说:“‘难缠’来了。”事情不论大与小、对与错,他一张嘴就是“NO”,从不轻言“Yes”,初期交流起来确实难度不小。而“较真儿”的李宏遇到“难缠”的影子审查专家,可谓是“针尖”对“麦芒”。尽管审查的方式方法不同,“不在同一个频道上”,但大家追求的目标都只有一个,要让制造符合性检查的具体项目能够满足规章条款的要求。后来,双方经过磨合,互相增进了了解。李宏也虚心向“难缠”学习,将分门别类的单一审查计划编制完善为整体的宏观审查指南,提高了工作效率,“难缠”也终于说出了“Yes”。
要求组员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自2010年起,ARJ21-700飞机制造符合性检查进入试飞阶段,审查组成员轮流到试飞现场值班,做好试飞前检查工作,处理现场相应事务。在接下来的大侧风以及极端气象条件下的高寒、高温试飞中,他们又在飞机上进行功能可靠性检查,包括对氧气、液压、通信和照明等系统的设备完好性检查。每一次试飞模拟航线飞行,审查员都要登机、跟机或在场。李宏是组长,凡是要求组员做到的,他都自己先做到,并成为制造符合性检查审查组登上试验机进行功能可靠性试飞的第一人。
2014年11月1日,李宏跟机飞行,从成都起飞,途经贵阳、海口、桂林、深圳、上海、石家庄和北京,过站半个小时,需要按照检查单认真检查起落架和轮胎,航行中则负责检查和监控驾驶舱各系统设备的功能。四五天下来,人累得像散了架似的,腰酸腿疼。
韩忠阳同志加入到中国民航适航“国家队”以后,最初在上海进行零部件生产制造符合性检查,试飞开始后,他又进驻陕西阎良,进行飞机航前、航后和加装测试设备检查,披星戴月,工作十分辛苦。
事实上,在那段日子里,李宏和审查员们经常在赶到西安后要连夜拖着行李箱到机坪上进行航前检查,以保证飞机第2天能够正常试飞。
2012年~2013年,审查组任务繁忙,面对4架试验机,飞行科目增多,因此他们就实行现场值班制度,8个人每人值班7天,后来又改为“双人值班”进行审查。
美丽如画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旅游的天堂,避暑的胜地。盛夏时节,湛蓝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一望无际的草原就像绿毯一样覆盖大地,“风吹草低见牛羊”。李宏的爱人曾带着儿子去那里旅游,回到家后儿子对李宏说:“贼好了,贼棒了!”(东北话“特别好,特别棒”的意思)
李宏回答说:“你冬天去试试,能冻掉你下巴!”
李宏冬天去过海拉尔,参加ARJ21-700飞机的高寒试飞试验,检测在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条件下,飞机的发动机、液压、燃油和氧气等各系统是否能够满足规章条款的要求。一行人一去就是半个月,苦等着温度降到零下40摄氏度。但老天爷好像故意要与适航“国家队”的队员们作对,就是不配合,温度持续保持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这可苦了一行人,每天凌晨都要“全副武装”地去机坪,最后终于等到了合适的低温条件。在酷寒的环境下,虽然人都快被冻僵了,但他们仍一丝不苟,按照规章条款的要求一项一项地检查记录,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半个月的时间里,李宏的痛风病又犯了,真是雪上加霜,脚趾红肿,像刀割一样疼痛,穿袜子、套棉靴都十分困难。然而,他不听委任代表的劝阻,仍然一瘸一拐地蹦着去机坪,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到完成任务。
英姿飒爽的巾帼老将
记得凤凰卫视知名主持人窦文涛曾调侃儿:“凤凰卫视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牲口用。”在中国民航适航“国家队”里,工作状态没那么残酷,但是“女人与男人一样挑重担,年长者与中青年一样比贡献”却是事实。
接下来,我们就要介绍一位女中豪杰、巾帼老将,她叫李瑛,在参加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审查时,已接近退休年纪,是适航审查“国家队”中岁数最大的女审查员。然而,在从事制造符合性检查的日子里,她热情似火,像严寒中傲雪迎霜的梅花光彩照人。
2010年~2013年,李瑛先后两次随团到海拉尔进行高寒试验,检查飞机能否经受得住零下40摄氏度低温的严寒考验,包括过夜之后各系统能否正常启动,如空调系统、液压系统、燃油系统能否快速加温、无泄漏,并检验地面电源车、试验传感器等各种试验测试设备是否符合试验大纲的要求。如前文所述,像这样的工作,对李宏这样年富力强的男子汉都是严苛的考验,何况对于一位年届六旬的女工程师呢!赴海拉尔进行高寒试验的许多同志,共同的感受是: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寒风刺骨”。当我问李瑛时,她笑了,笑得很轻松。李瑛回忆说:“高寒是极寒,冷是极冷,滴水成冰。但是,工作总得要我们航空人和民航人去做啊,我身体还行,就去了,一去就是十几天。每天凌晨三四时起床,5时到机坪,一下大巴车,寒风一吹,把里三层、外三层的保暖服都吹透了,顿时觉得寒冷刺骨,几分钟后棉帽和围巾上就结成了一层白霜,连眉毛都成了白的。”
申请人中国商飞的机务人员更辛苦,他们还要早去1个小时做各项准备工作,带着手套作业不方便,干脆就脱下手套接线,一双双手冻得红红的,看了让人十分心疼。在那种环境下不需要语言交流,没有人叫苦退缩,只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职责分工默默地埋头工作。在现场试验中,李瑛凭经验发现,电源车的声响大,现场环境噪音对检查相关航电系统设备有干扰,于是她就摘下口罩,顶着寒风去协调相关工作,细心检查,绝不降低标准,按照既定程序一项一项地认真审查,从地面到机上,留下了她不惧严寒、严谨履职的忙碌身影。
腊月二十九还在生产现场
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制造厂负责生产ARJ21-700飞机的尾段、发动机吊挂和方向舵等。工人们充满自豪感和荣誉感,在装配复杂、作业空间窄小、封闭区多的情况下,进行了一些技术攻关,为加工复合材料研发了一些特形刀具,收到了良好效果。在数万个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中,有3000多项要进行制造符合性检查,工人们加班加点赶任务,吃住都在厂区,生产出来的产品要及时提交进行适航审查,以满足适航要求,签发适航批准标签,最终交给申请人中国商飞。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李宏、李瑛等同志多次来到沈飞厂宣传适航审查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家提高对适航审查工作的认识,同时深入开展适航委任代表的培训工作,先后培养出达到基本专业水准的委任生产检验代表14名,共同做好飞机零部件的制造符合性检查工作。
2012年春节前夕,李瑛还在沈飞厂车间里紧张地忙碌着,全然不知新春佳节将至,已经是腊月二十九了,第二天就是除夕夜。她认真严格、一丝不苟地进行飞机尾段的制造符合性检查,一直到完全符合设计图纸文件、工艺流程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才签字准予挂上适航批准标签。此时,陪同检查的申请人相关负责人也不由得为之感佩。
自然结冰试验告捷
李瑛还全程参加了ARJ21-700飞机自然结冰试验的“大考”,随试验大军去了新疆3次,并远赴加拿大温莎。在审查工作中,她的责任重大,负责跟踪飞机试飞的航前航后检查。
在飞机上,有一个“大气数据测试计算装置”,其功能是测量大气中各种气象数据。在自然结冰试飞期间,这个装置突然出现故障,数据有异常,而该设备是从美国进口的,申请人没有备份。专家检查后认为,设备需要进行紧急校验,必须急送美国,24小时后才能返回温莎,相关维修费用比常规校验检定多出几倍。但是,为了成功进行自然结冰试验,只能紧急送检。等到设备返回后,天蒙蒙亮,李瑛就赶到现场,检查设备安装情况并测取数据。望着抢时间换上的大气数据测试计算装置,大家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自然结冰试验告捷后,飞机开始做转场回国准备,李瑛积极主动地配合申请人做发动机“孔探”检查,更换防磨条,维护发动机进气道。供应商从美国发来航材后,李瑛在现场监督拆装发动机和摆放发动机风扇叶片。温莎机场有发动机维修装置和固定的发动机风扇叶片槽架,维修人员通宵达旦地工作,李瑛也在现场一丝不苟地进行监督检查,直到符合维修安装标准,李瑛才在“调机特许飞行证”上签上检查日期,发放了ARJ21-700飞机顺利返回祖国的通行证。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中国作协2015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国大飞机》作者)
ARJ21-700全机疲劳试验启动仪式。
李宏在工作中。
李瑛在ARJ21-700飞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