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高远 比翼双飞
——记参研参试国产民机的揭裕文、李革萍夫妇
刘斌
编者按
历经十余载,国产ARJ21新支线飞机终于飞上蓝天,即将为我国民航业的发展谱写新的乐章。作为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的首款涡扇喷气飞机,它经由中国民航局第一次完整、严格地按国际标准进行适航审定,并颁发了型号合格证。
对于国产民机制造和适航审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近期也作出重要批示:国产ARJ21支线飞机取得型号合格证,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广大参研参试和适航审定人员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研制大飞机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前面的路还很长,挑战还很多,很严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总结经验,迎难而上,在做好ARJ21飞机后续工作的同时,要全力推进C919大型客机项目,让中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早日在蓝天上翱翔,成为彰显中国装备制造实力的新名片。
在中国民机事业艰难前行的过程中,您是否想知道,中国民航适航“国家队”究竟是如何团结拼搏、攻坚克难,与中国商飞共同打造中国大飞机的先遣机——ARJ21-700的?本报特别推出专版,将陆续选载由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斌采写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适航报告》。
航空报国酬壮志
在实现中国大飞机梦的征程中,子承父志上一线、比翼双飞夫妻档的感人事迹有许多,就像百花园中争奇斗艳的芬芳花朵,馨香四溢。本篇中男女主人公的故事就已经传诵一时。
男主人公叫揭裕文。他是中国民航上海适航审定中心飞行性能室主任,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审查组试飞、性能专业组副组长,中国民航中青年技术带头人。如今,他又是大飞机C919型号合格审定委员会成员,水陆两栖大型飞机AG600蛟龙型号合格审定委员会成员和型号合格审查组组长,并荣获民航华东管理局优秀党员、民航华东地区最美家庭、上海市建设交通系统优秀党员以及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如果在熙熙攘攘的上海南京路上遇见他,一定有不少人会猜测这兴许是一位风流倜傥的京剧小生,因为他的眼睛炯炯有神,五官太端正了。然而如果你知道他不仅是地地道道的理工男、研究员,而且还曾是中国第三代高级教练机L-15“猎鹰”的副总设计师,难免会感叹“人不可貌相”。
女主人公叫李革萍,她是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环控氧气部部长,中国商飞优秀党员,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李革萍和揭裕文是中学同窗、大学校友,共同的理想抱负,共同的志趣目标,把两颗青春洋溢的心紧紧连结到一起。当年,他们双双走出“共和国航空工程师的摇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来到了中航工业生产科研一线。如今,他们的女儿在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下,延续了父母自强自立的精神,从上海财经大学毕业后,赴美国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今年即将学成归来。这一家三口为实现中国的大飞机梦,奋发向上,拼搏争光,平凡的事迹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以踏实苦干的揭裕文为例,他曾在江西省景德镇602所和洪都航空集团一展才华,在军机多个型号的总体气动、性能、操稳等方面做出了贡献,成为我国年轻有为的飞机型号副总设计师。
2007年1月14日,中国民航上海适航审定中心挂牌,并立即面向全国张榜招贤。此时中国商飞也正在全国招聘精英人才,而已在航空重镇——南昌洪都飞机制造厂——安家立业、功成名就的揭裕文、李革萍夫妇按捺不住“航空报国,献身大飞机”的壮志雄心,经再三思考,决意北进上海。揭裕文的工作调动颇费周折,ARJ21-700型号合格审查急需他这样的人才,但原单位一度也不肯放走这样一位有前途、有作为的年轻副总设计师。“拉锯式”的调动协商长达半年之久,最后工业方考虑以国家大局为重,才做出了让步。
揭裕文回忆称,当年他敲开时任中国民航上海适航审定中心主任的沈小明的办公室房门,沈小明开门见山地对他说:“我们看了你的简历,中心急需你这样的人才。但是到我们这里来你就不是总设计师了,要从适航审查代表干起,工资待遇也不高,你愿意吗?”
揭裕文回答说:“我愿意,我就是奔着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审查工作来的,我想多干些实事。”沈小明主任的答复也很干脆:“那就办完手续来上班吧,我们正急需飞行适航审查人员。”就这样,揭裕文很快进入了新的工作领域。
全身心投入审定试飞
2008年11月29日,揭裕文先后参加了ARJ21-700型飞机适航审定首飞工作和适航飞行员和适航工程师招聘工作,并参与组建了中国民航第一支试飞团队。2009年春夏之交,他带领赵志强、张惠中、李新、张彤、徐俊驰等人赴美国国家试飞员学院进行为期6周的短期培训。揭裕文非常珍惜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每天起早贪黑,带头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实践驾机试飞。通过培训,他对国际先进的试飞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按照美国FAA关于运输类飞机FAR-25部进行审定试飞也有了真实体验,从而对适航审定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回国之后,揭裕文铆足了劲儿,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全身心投入中国民航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飞行性能室的建设和ARJ21-700飞机审定试飞的准备工作中。他性情耿直,说话直率,与申请方讨论试飞大纲时,有时争论得面红耳赤,冷静下来大家又心平气和地继续讨论,因为双方追求的是一个共同目标,万无一失,安全为重。
有一次,在审查申请人的试飞大纲和试飞报告时,揭裕文发现具体的试飞科目没有分析报告,飞机的稳定性也没有做到位。他马上在会议中提出,要按规章条款重做。申请人提出异议,但揭裕文仍坚持要用数据说话,没有数据就必须重做。
为此,双方一度发生激烈争执,揭裕文甚至还拍了桌子:“不按照规章条款落实,我们局方就不能签字。对于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重新做一遍,取得有效的数据,否则我们不能发放型号核准书。”
申请人与局方各司职责,在接受适航审查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矛盾,但只要大家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工作中“吵架”也是正常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吵”,大家对规章条款的理解才会越透彻,落实也更自觉。
经过不断沟通,申请人对局方的做法逐渐理解,认识到相关要求并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坚持国际标准的结果。
2012年2月14日,在ARJ21-700飞机验证试飞前,型号合格审查委员会召开会议,并签发了型号检查核准书。2月29日,首次审定试飞得以进行,试验科目是空速校准,主驾是试飞员张放,副驾是试飞院副大队长刘宏亮,试飞工程师包括揭裕文本人。揭裕文承担了重要角色,他沉着冷静地下达验证科目的飞行要求,飞机在阎良机场空域飞行一个多小时后,成功完成了首飞任务。在飞机平稳落地后,有关部门领导来到舷梯旁迎接他们。人们热烈祝贺,献上鲜花,媒体蜂拥而上,而揭裕文却悄然退到了摄像机的镜头之外。有记者拦住他说:“我们知道您是局方的试飞工程师,请谈谈指挥审定中国首款喷气客机的首飞心情和感受。”揭裕文淡然地回答说:“你们还是采访试飞员吧,试飞员很不容易,而我们只不过是在台下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具体工作。”
2014年12月16日,中国民航适航审查组完成了ARJ21-700飞机的全部审定试飞工作,包括功能可靠性试飞。作为上海适航审定中心飞行性能室主任、中国民航适航“国家队”主要成员和飞行性能审查的“铁三角”之一,揭裕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揭裕文说,审定试飞是飞机适航审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打了一个比方,这就像一款越野汽车,在说明书中标明最大时速是240公里/小时,但在试车时就要开到高于这个速度,寻找一个符合设计标准的临界值,以印证240公里/小时的最高时速是安全的。
试飞同样也是这个道理。试飞团队要审定飞机的性能,考验飞机的操稳,同时试飞也是在检验试飞员的综合素质和驾驶技术。试飞员只有亲自把杆操作才能知道飞机的优点和不足,便于后续完善和改进。这其中试飞团队的整体协调配合是十分重要的。
揭裕文称,以前虽然自己曾做过强5、歼教8等机型的试飞,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但是这些对于搞大型民用飞机审定试飞远远不够。好在其团队中有钱惠德、周成刚两位专家,他们对规章条款的熟悉和理解,以及在审定试飞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对他帮助很大。“飞机只要一离开地面,就意味着风险,而我们则要将风险管控到位。比如在进行失速科目时,机组人员都要背上降落伞,‘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试飞员要有一定的胆量和献身精神,力求飞出极限安全边界的数据”。
在进行最小飞行机组科目试飞时,表面看起来问题很简单,但是要用数据说话,比如为什么是2人机组而不是3人机组、4人机组?这涉及到整个飞行驾驶阶段的职责分配和负荷分配。揭裕文从局方试飞员、申请人试飞员和航空公司航线飞行员中选出了22人,分多种不同驾驶场景在模拟机上进行试验和评估,再在试飞中取得工作负荷的量化数据,并通过夜航做出充分论证,严谨、细致地完成了这个科目的审定工作。
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女强人”
提起揭裕文的爱人李革萍,在中国商飞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在大家眼中,作为中国商飞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环控氧气部部长,她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
中国商飞在陕西阎良有一支外场工作队,成员近200人,长年在那里调试试飞4架ARJ21-700飞机。上海飞机设计院环控氧气部也有几十人驻守在那里。自2014年10月份起,李革萍每个月都有10天~15天坚守在阎良一线。环控氧气部负责飞机整体环控系统、液压系统、燃油系统、空调系统的软硬件安装调试,技术难度大,标准要求高。白天到现场上飞机,测试、试验忙个不停;晚上回到几里路以外的招待所,累得躺在床上直不起腰,连起来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但李革萍仍坚持着爬起来,晚饭后接着开会,研究白天检测出来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案。
2011年元旦,新年的曙光刺破云雾,凌晨的大地寒气袭人。阎良航空城的一座机库内灯火通明,李革萍部长已带着十来个年青人开始进行机舱快速加温试验。他们凝神专注,全然不知机舱外天已大亮,太阳高高升起。为了寻找最佳的工况点,一连十几天,李革萍和同事们都是迎着冬日的寒风,清晨即起,一直奋战到天明。
ARJ21-700飞机的高寒试验是在东北海拉尔进行的,那里在夏季是避暑胜地,但是冬季的景象却截然不同。ARJ21-700飞机要在零下40度的极端天气下,经受严酷的考验,检验飞机的发动机动力装置以及燃油、液压、空调、环控和氧气等系统是否正常。
在这样一个滴水成冰、肉扔到室外连狗都啃不动的酷寒环境中,李革萍带领试验团队出门了,他们经受了高寒考验,各项试验都按照规章条款的要求完成。
李革萍患有严重的荨麻疹,气温一冷一热,症状越发严重,皮肤过敏,奇痒刺痛,她一声不响地吞下几片药,照样在一线奔忙。
2013年盛夏,为了做飞机环控系统高温快速冷却试验,李革萍带领她的团队来到“火炉”城市长沙。
按照要求,试验温度必须在37.5摄氏度以上。然而,老天好像故意与她们做对,一连十几天,气温总是在36摄氏度左右徘徊,暑气蒸人,酷热难耐。她的荨麻疹又犯了,如坐针毡,彻夜难眠,有时痒痛得睡不着觉,一遍一遍地冲冷水澡,还是无法入睡,只能坐在床头望着天空数星星。就这样,李革萍以顽强的毅力战胜病痛,战胜自己,终于等来了气温高达38摄氏度的试验条件,获取了符合规章条款的有效数据。
做飞机环控氧气试验,不仅要在高寒、高温的极端环境中作业,而且还得攻克许多技术难关。李革萍创新意识强,认真研究国外技术资料,虚心向外国专家和国内同行请教。
2012年除夕夜,在万家灯火、合家团圆之际,她把中国民航中南管理局适航审定处副处长、知名的航空软件专家王敏请到上海,春节长假成了她们进行科研攻关的宝贵时机。半年过后,航电系统环控软件通过了中国民航适航审定组的严格审查。
聚少离多心相通
揭裕文、李革萍夫妇与许多航空人、民航人一样,由于其工作性质,需要经常出差,东奔西走,这样一来,居家团聚的时间少了,对孩子的照顾也少了。
早在南昌洪都飞机厂工作的时候,两人就是有名的“工作狂人”,双双加班已是家常便饭。有时不得不把3岁的女儿反锁在家中,直至深夜归来,女儿听到开门声吓得躲在窗帘后面哭,这样的情景深深刻在他们心上。
来到上海后,揭裕文、李革萍更忙了,一年365天,有一半时间都在飞来飞去。对女儿来说,最幸福的是有时能过上“单亲家庭”生活——放学归来吃上不是爸爸就是妈妈烧的热饭热菜。但更多时候,碰上父母都不在家,冰箱空空,炉灶冷冷,她只得出去吃便当,或在家中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
提到家事,揭裕文感到内疚。ARJ21-700飞机审定试飞最紧张的时候也正值女儿要参加高中和高考的年龄段,如果自己能在家中多陪陪女儿,生活上多照顾一些,学习上多辅导一下,孩子的成绩也许还会高出许多。
好在女儿很懂事理,十分理解父母,自己选专业,考上了上海财经大学。她说,看到爸爸妈妈搞航空,没日没夜地工作,实在太辛苦了。女儿很优秀,小学早入学一年,又跳了一级,大学毕业后,考取了美国特拉华大学会计专业研究生。今年取得学位后,她决定不在美国继续深造或就业,而是回到上海,这让揭裕文、李革萍感到十分欣慰。女儿表示:要向爸爸妈妈学习,报效祖国。
聚少离多心相通,偶处一地如路人。李革萍在研发、试验ARJ21-700飞机时经常会去陕西阎良;而揭裕文在进行适航审定ARJ21-700飞机时每个月也都要去阎良。有几次,两人都在当地相遇,由于住处相距较远,他们往往只能打个电话相互问候,然后各自专心工作。
在上海,只要不出差,揭裕文、李革萍的家庭生活都过得很幸福,两个人总有说不完的话,而大部分话题都离不开大飞机,家成了特别工作室,在交流、学习、探讨中相互提高。两人志同道合,情趣相投,恩爱有加,幸福美满。想女儿的时候,他们会一起给女儿打越洋电话,回想往事时则一起翻翻老照片。
2016年可谓是中国大飞机起飞元年——ARJ21-700投入商业运行,C919进入“首飞”冲刺,运20“鲲鹏”装备部队,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蛟龙”号下线亮相。与此同时,在中国大飞机腾飞的时代里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揭裕文和李革萍夫妇自然也会忙得不可开交,作为适航审定的重要成员,他们重责在肩、任重道远。祝愿揭裕文、李革萍与千千万万航空人、民航人一样,守望大飞机、幸福一家人。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中国作协2015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国大飞机》作者)
揭裕文全家福。
ARJ21-700飞机在进行大侧风试飞(中国商飞公司新闻中心供图)
揭裕文参与试飞ARJ21-700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