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之花别样红
——记机械系统专业审查组的黄绍臣、梁海明和杨建忠
刘斌
编者按
历经十余载,国产ARJ21新支线飞机终于飞上蓝天,即将为我国民航业的发展谱写新的乐章。作为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的首款涡扇喷气飞机,它经由中国民航局第一次完整、严格地按国际标准进行适航审定,并颁发了型号合格证。
对于国产民机制造和适航审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近期也作出重要批示:国产ARJ21支线飞机取得型号合格证,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广大参研参试和适航审定人员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研制大飞机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前面的路还很长,挑战还很多、很严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总结经验,迎难而上,在做好ARJ21飞机后续工作的同时,全力推进C919大型客机项目,让中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早日在蓝天上翱翔,成为彰显中国装备制造实力的新名片。
在中国民机事业艰难前行的过程中,您是否想知道,中国民航适航“国家队”究竟是如何团结拼搏、攻坚克难,与中国商飞共同打造中国大飞机的先遣机——ARJ21-700的?本报特别推出专版,将陆续选载由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斌采写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适航报告》。
退休再上岗 老兵作贡献
机械系统专业审查组组长黄绍臣是中国民航适航“国家队”的老队员之一,他自始至终全程参加了ARJ21-700飞机的型号合格审查工作。谈起这位元老级人物的故事,可谓说来话长。
2003年下半年,黄绍臣临近退休。有一次,他深情地对老伴儿说:“我这一辈子忙忙碌碌,陪伴你的时间太少了!大学毕业后就在阎良的航空部603研究所搞飞机设计,画了20多年图纸,连西安都很少去。来到民航东北管理局后,11年来每个月都要出差,做运12飞机和其他机载设备零部件的适航审定工作。现在好了,就要退休了,我要把欠你的时间都补回来,带你到各处走一走,游览大好河山,看美景、品美食。”老伴儿听了很是感动,对黄绍臣说:“退休了,你也该好好歇歇了。年轻时没日没夜地搞设计,回沈阳后又东奔西跑地忙审查,如今在家享享清福吧。”
没想到,几天后,一通电话把他们这个美好的“退休计划”全都打乱了。来电话的是时任民航局适航司副司长周凯旋。周副司长在电话里说:“老黄啊,我再三考虑,决定还是向你们几位老同志求援。国家要上首款喷气新支线飞机项目,我们计划组建‘国家队’进行型号合格审查工作,可力量不足、人手不够,需要你们几位‘老审查’退休再上岗,为ARJ21-700飞机早日飞上蓝天作贡献。”
黄绍臣听出了周副司长话中的分量,他像一名久经考验的老兵接到重上战场的军令那样,来不及思前想后,就把与老伴儿刚刚商议好的“退休计划”完全抛到九霄云外,坚定地回答道:“行,我身体还可以,我参加。”短短10个字,表达了自己鲜明的态度,这既是“觉悟”,也是“境界”,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只要一声召唤,不说二话,重上一线,其言行令人敬佩。
回到家后说明情况。“知夫莫若妻”,贤良温柔的老伴儿十分理解自己的丈夫,知道他是一个痴情于航空事业、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的人。因此很干脆地表示:“你愿意做的事就去做吧,我随你!”
就这样,黄绍臣退休后又上岗,披挂再上阵。在进入适航“国家队”后,12年来,从第一次召开审查组会议到最终的TCB会议暨型号合格证颁发会议,他没漏掉过一次;机械系统专业组的现场审查会,他更是场场参加。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对适航审查工作的劳务报酬处之淡然,从未张嘴主动提过这个问题。
到上海适航审定中心前,在最初工作的4年当中,黄绍臣等几位老同志都没有拿劳务报酬,但他们并无怨言。到了年底,大组长发了7200元,算下来平均每个月600元,大家开玩笑:“我们是农民工的待遇。”
这不是牢骚话,他们内心真正想的是:我们已经退休了,但能够有机会加入ARJ21-700飞机适航审查“国家队”,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也备感自豪。至于有没有劳务费以及报酬高低,都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他们实实在在的心声。凭借自己的高级职称资历和技术特长,他们其实可以在地方上轻松自在地挣钱,但是为了中国的大飞机事业,他们心甘情愿为之付出。
黄绍臣是飞机机械系统方面的专家,但是在适航审查工作中,他仍虚心学习,向年轻同志请教先进的飞机电传知识。依靠全组人员的力量,分工负责、团结协作,各项专业审查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在适航审查中,黄绍臣坚持以规章要求为准绳,强调设计要符合规章,验证要按照适当的方法生成符合性证据,不能含糊。举例来说,飞机起落架有两套收放系统,其中一套是正常收放系统,另一套是应急收放系统。在试飞时,审查人员发现,前起落架应急放下后不能上锁,申请人采用辅助液压助力设计方案予以解决。对于此方案,审查组经审查后予以明确表态:该方案作为临时方案可以采纳,但要作为最终的TC构型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该设计方案不符合适用规章要求,尤其从系统安全性角度分析的结果来看,应急收放系统与正常收放系统两者相互不独立。
此后,申请人接受了审查组的意见,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专门更改设计。符合规章的前起落架应急收放设计方案装机103架,于2013年3月12日试飞成功。困扰ARJ21-700飞机多时的前起落架应急收放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在最终的TCB会议上,黄绍臣发表了即兴感言:“退休之后,我一直在从事ARJ21-700飞机的TC审查工作。虽然这耗费了我退休后的11年光阴,但是我觉得很值。我们这个机械系统审查组要负责5个专业系统的审查工作,我们努力了,付出了,最终完成了任务。在即将颁发飞机型号合格证之际,我们感到高兴,感到自豪!”
2014年12月,ARJ21-700飞机成功取证,一向严肃、不苟言笑的黄绍臣脸上绽放出充满喜悦的笑容,那笑容自豪、充实、灿烂。
经验贵如金 专家显实力
他叫梁海明,是适航审查“国家队”机械系统专业审查组副组长,中南管理局适航审定处副处长。
2014年,ARJ21-700飞机开始进行起落架刹车系统性能合格审定试飞工作。在试飞过程中,大家发现,主起落架的外侧机轮轮胎磨损相对严重,在计划试飞的科目完成后,对于这次试验的结果该如何认定,美国FAA专家在一旁静观中国适航审定人员怎样作出判断,以考察中国民航适航“国家队”队员的专业审查能力。只见梁海明冷静而果断地说:“本次试验中刹车系统有故障,试验数据不具有代表性,不可接受。要等故障排除后重做试验。”那位美国专家也当场表达了相同的意见。
但是,因为试验没有获得通过,美国专家对刹车系统的前期研发试验及审查工作产生了一些疑虑并问道:“这个科目的申请人试验是否已经完成?”梁海明肯定地回答说:“确实做过,而且是合格的,有记录可查。这次试验出现的问题是一般故障,我认为是有一个刹车控制组件出问题了。”美国专家瞪大了眼睛,惊讶地说:“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梁海明不慌不忙地回答:“根据系统当时接受检查的状态和我个人经验。我曾在飞机维修厂当过机务工程师,取得了机械专业维修人员执照。”
“我也是有执照的机械专业维修人员,曾经维修过发动机。我相信你的判断能力,看得出你是行家。”不轻易赞扬别人的美国专家说道。
梁海明接着说:“在故障排除后可以再继续进行试验。但是现场没有备件,需要等待申请人调来备件后再试验,届时请您再来现场指导。”
美国FAA专家说:“我们在不在场已经无关紧要了,发生故障后,你能够敏锐地判断出故障性质及其影响,这证明了你们的能力,后续的试验由你们自己做就行了。”说完,他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梁海明1982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直升机设计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航工业景德镇昌河集团公司。当时,直-8型直升机正处于紧张的研发制造和试验阶段。在工作过程中,梁海明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其后来从事适航审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988年,梁海明调到民航广州管理局维修厂技术科,具体从事波音737、波音757以及运7飞机的维修工作。1993年机构改革后,他又在中南管理局适航处做适航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航空器维修和适航管理工作经验。工作经历多了,他就像一位成熟的外科医生,只要看到症状,就能准确判断出病因,进而对症下药。
2003年,梁海明进入了刚成立的中南地区管理局适航审定处,成为适航审定队伍中的一员。不久,他又加入中国民航适航“国家队”,参加了ARJ21-700飞机的型号合格审查工作。虽然在该领域他还是一名新兵,面对的又是一款崭新的机型,但是凭借自己对飞机系统构造的熟悉和了解,梁海明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很快就派上了用场,在工作中可以说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旅客氧气系统是保障飞机客舱安全的重要设备之一。按照适航规章的要求,在客舱失密(因外力或故障导致客舱不能密封)的状态下,乘客要能够快捷方便地拿到氧气面罩。尽管ARJ21-700飞机上的乘客面罩在客舱失密时能够自动落到乘客面前,但具体落到什么位置、什么范围内才符合要求呢?试验合格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国内至今没有相应的标准,而氧气系统的供应商只卖成套系统设备,不负责解决机上的设备安装和位置布局等问题。
没有明确的标准,就无法判定氧气系统是否符合适航要求。对此梁海明坚持以数据和标准说话,要求申请人找出相应的工业标准。最终通过不断试验,他们用实际测试数据表明了ARJ21-700飞机的乘客氧气面罩安装位置对适航规章的符合性。
梁海明为中国大飞机无私奉献的事迹令人感动。他是全程参与了ARJ21-700飞机适航审查的人员之一。在这期间,他儿子从小学升到初中、高中、大学,正需要家长给予更多的时间陪伴和照顾,可是梁海明夫妇都是“大忙人”。梁海明的爱人是警官学院的教师,天天早出晚归。梁海明父母年迈,母亲瘫痪在床,上有老下有小,全靠他爱人忙里忙外,照顾一家老小。儿子很懂事,高中毕业后就考上了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机务维修专业,并于2014年毕业,回到广州飞机维修公司工作,子承父业,堪称一段佳话。
在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审查期间,对于当时家中遇到的困难,梁海明始终没有向外界吐露一个字,他非常感谢自己的爱人:“正是因为有了我太太的付出和奉献,我才能在‘国家队’里集中精力多做工作。”
从大学教师到称职的适航审查员
他于2000年硕士毕业,来到中国民航大学飞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任教。由于学业优秀,施教有方,4年中,他连跳3级,由教师到专业副主任;2004年升任系主任,他就是杨建忠。2007年,在副校长白杰的率领下,杨建忠与王鹏、阎芳等人一同加入了中国民航适航“国家队”,成为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审查的新生力量。
自进入适航“国家队”的第一天起,他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直在讲台上从事自动化专业理论教学的杨建忠,对适航审查没有一点儿感性认识。一开始,他连规章条款都看不进去,云里雾里,摸不着头绪,十分痛苦。满肚子的自动化高深理论此时也都用不上了,不知该从何做起。
幸运的是,他被分在了机械系统专业审查组,遇上了一位好老师黄绍臣。黄老知人善任,根据专业特长,将飞控系统的主要条款交给他审定。飞控系统与发动机动力、起落架、液压、电子电气、软件等都有接口,共有70多个总条款,在每个总条款中又有若干子条目。黄老带着杨建忠在“铁鸟试验”台上认识各个部件和系统,现场讲解各系统与飞控系统的关联及其功能,再进一步讲解规章条款和具体的审查方法。
人若无恒,难成事业。杨建忠有悟性,理解能力强,总结出了适合自己提高能力的方法。首先,他做足功课,深入学习规章条款和咨询通告,力求将其读懂弄通。接下来,他温习和整理了自己掌握的自动化专业理论基础知识。随后,他又认真研读申请人提出的方案、报告,不管是几十页还是几百页的内容,一字不漏地看完读透,消化理解,归纳提炼,再加以思考判断。
他注重从故障中找出逻辑关系,看不懂时,就让申请人把设计原理图拿过来,对照着分解和分析。
从最初的文案、大纲评审,到“铁鸟试验”观察,熟悉规章条款,他得以了解飞机飞控系统。从故障试验到机上功能试验,从发现问题到提出并解决问题直至落笔签字,杨建忠完成了从理论教员到称职的适航审查员的角色转变。
比如“铁鸟试验”主要是一个故障模拟试验,选择哪些故障?为什么要选这些故障,其中都大有文章。他体悟到:从一个局方审查员的角度看,最好是百分之百全部选,把所有故障都模拟出来进行试验。但是,从申请人的角度看,应该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典型服务,其中固然要考虑时间成本,但也要相信自己的研发设计能力。那么,哪些是有代表性的典型项目,局方审查员又应该如何选择,以迎接挑战呢?
杨建忠的选择原则是:每个功能要对应选两种故障。其前提是做大量的工作,列出导致功能失效的若干故障,还有系统中发生的故障都涉及哪些环节,而这些环节的故障点组合越多,其破坏性就越大。飞控系统的安全性评估报告有1200多页,正文不到500页,附录占了700多页,从中可以发现许多故障点。
杨建忠的奉献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工作品质和效能方面,还体现在他“勤能补拙”“专而精进”的工作态度上。一年250个工作日,在ARJ21-700飞机适航审查期间,他每年平均出差130个工作日,起早贪黑,研读大量邮件和文件,在试验现场熬得双眼通红。回到学校和适航中心,他仍有干不完的工作,还要带研究生。家里的事根本管不了,孩子转眼之间就从幼儿园上初中了,杨建忠免不了产生深深的歉疚。幸好有一位“贤内助”,同是教师的爱人既能上讲堂,也能下厨房,把家里的事料理得井井有条。
笔者问杨建忠:“通过参与ARJ21-700飞机型号适航审查,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杨教授脱口而出:“最大的收获是自信和责任。审查员最后在适航审查单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是一种神圣庄严的行为,要负法律责任的。加入适航审查‘国家队’后,通过审查组的培养和自己的学习,我签字时的底气已越来越足。经我审查过的科目,我都能坦然签字,敢于负责。事实上,我们是向祖国上交了ARJ21-700飞机的安全保证书。”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中国作协2015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国大飞机》作者)
2016年6月8日11时48分,从成都起飞的成都航空EU2255航班平稳地降落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这是国产ARJ21新支线飞机完成的又一次空机验证飞行任务。(王脊梁 东方IC)
黄绍臣
梁海明
杨建忠(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