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局 - 专题专栏
李家祥:民航业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中大有可为
来源:中国民航局 2015-09-23 10:17

  3月5日,刚刚听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就接受了民航报记者的专访。他告诉记者,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今年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其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贯穿各项工作。这实际上不仅仅是对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也应该作为我国经济领域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当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既对民航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我们要紧紧抓住目前国内经济率先回升向好、世界经济形势好转以及中央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各级政府重视发展民航业等机遇,以全面推进建设民航强国战略引领各项工作,更加注重落实持续安全理念,更加注重促进结构优化,更加注重改善运营质量,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加强队伍建设,推动民航科学发展,更好地发挥民航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

  “民航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在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民航的改革发展。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也越来越高度重视发展民航业,建设机场的热情高涨,特别看重开辟国内主要城市和国际航线航班。不少省(市、区)还增设了民航产业发展协调机构,明确提出了本地区民航发展的战略目标。对此,李家祥有切身的感受。他告诉记者:“我来民航局工作后,经常接待一些省(市、区)和城市的领导。尤其是每年的‘两会’期间,有些省(市、区)行政领导带队、书记亲自出马,希望民航局支持机场建设,协调航空公司开辟航线、增加航班。今年‘两会’期间,民航局已安排了与10多个省(市、区)领导的工作会谈计划。这些现象背后,都说明民航业的地位在提升。”李家祥说,民航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在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从四个方面向记者作了介绍。

  谈及民航业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李家祥表示,民航具有安全、快捷、通达、舒适和天然的国际性,其发达程度对内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经济结构和开放水平等状况,对外则是提升国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在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民航增长速度最快,总周转量年均增长18%,旅客运输量为16.3%,货邮运输量为15%,客货总周转量所占比重也年年提高。另外,民航业还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方式。据国际民航组织的年报分析,机场用地只占整个交通运输系统总用地的1%,而公路为83%,铁路为4%。

  “民航是区域经济进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在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李家祥说,民航业在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优化了经济结构、带动了产业升级、增加了就业机会。而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民航业的依赖性更大。尤其是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已突破了单一运输功能,通过与多种产业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带动力和辐射力极强的“临空经济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谈到这儿,他向记者介绍了鲜为人知的几个数字:2008年首都机场对北京地区经济贡献的总效应为734.03亿元,占北京GDP比重的7%;为北京地区创造了65.4万个就业机会,占北京地区就业总数的12.86%;对我国社会经济总贡献为2533.95亿元,占全国GDP比重的0.84%。

  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交通不便往往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而发展民航便成为更好的选择。李家祥认为,民航业在促进不同区域间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发展西部民航事业,已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效益、公共产品的范围,不仅对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缩小我国地区差别有着极为重要作用,而且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高新科技引领着现代民航业发展,现代民航业需求催生科技创新方向。这是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谈到民航业在促进关键领域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李家祥指出,民航业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其中,现代航空器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高度集成了大量先进科技。特别是上游的航空制造业,因其产业链长,技术、资金、知识密集,可拉动材料、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特种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行业以及先导性高技术产业,也是一国现代化、工业化、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研制大型飞机已列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工程,民航业是积极的参与者。他还向记者介绍了近年来民航局加强与中国商飞、中航工业集团合作以及为支持民族航空制造业发展所做的一系列工作。

  “民航与经济社会发展是良性互动关系,民航业增长结构性新变化已反映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成效。”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这几年来,我国在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央准确判断形势,果断作出决策,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采访中,李家祥回顾了民航局应对金融危机所做的工作。他介绍说,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民航局及时出台、认真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行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十项措施,有效扭转了生产效益一度滑坡的态势,在全球民航取得了增长最快、效益最好的优异成绩,为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民航局着眼当前立足长远,注重结构调整,努力促进民航科学发展,民航业运输增长结构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

  “从行业运行品质看,我国民航安全状况保持平稳。”李家祥告诉记者,截至2010年2月28日,全行业已连续实现运输飞行安全63个月、近1900万小时,创造了新的安全纪录。2009年航班正常率达到81.90%,旅客投诉率为百万分之0.95,比上年下降54%。

  “从行业运输生产增长特点看,2009年我国民航业恢复增长的速度和幅度远高于预期,且国内运输增长好于国际运输增长,客运增长快于货运增长。”李家祥向记者介绍了这样一组数据:2009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431.6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4.6%(其中,国内航线同比增长20.1%);旅客运输量23051.65万人,同比增长19.7%(其中,国内航线同比增长21.7%);货邮运输量455.67万吨,同比增长11.8%(其中,国内航线同比增长12.4%)。另外,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际运量严重萎缩,同比下降17.8%。在世界经济复苏因素影响下,七八月份开始恢复增长。今年一二月份,我国国际航线的运输总周转量累计同比增长57.48%,旅客运输量累计同比增长17.47%,货邮运输量累计同比增长95.06%。

  “从民航区域发展和增长结构趋势看,2009年我国西部、中部、东北地区运输增长快于东部地区增长,中、小城市机场业务量增长快于大、中城市机场增长。”李家祥用多组数据一一向记者介绍了这些结构变化趋势:从不同区域旅客运输量增长幅度看,东部地区同比增长15.73%;中部地区同比增长24.6%,其中,湖南32.1%;西部地区同比增长28.8%,其中,陕西31.28%,甘肃28.13%,宁夏44.28%,青海43.73%,贵州30.4%,四川35.6%,西藏60.8%,广西30.84%,内蒙古43.63%;东北地区同比增长20.3%,其中,黑龙江36.5%。从不同规模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幅度看,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平均同比增长13.5%,旅客吞吐量50万人次以上机场平均同比增长22.52%,旅客吞吐量50万人次以下小机场平均同比增长39.9%。这些数据说明,国家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已有明显成效。另外,我国民航干支线航空发展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通用航空增长加速,其中,2009年全行业完成通用航空作业飞行小时比上年增长13.5%。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共有通用航空企业99家,比2008年年底增加了20家。

  李家祥还向记者介绍了2009年全行业的整体效益和节能减排效果的相关情况。2009年我国民航业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全行业实现盈利122亿元,比上年减亏增盈382亿元。其中,航空公司实现利润总额74亿元,机场实现利润总额30亿元,保障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亿元。通过优化空域结构、开辟“临时直飞航线”,2009年共缩短飞行距离1580万公里,节省航油消耗8.8万吨、成本4.3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万吨。同时,在北京、上海、广州机场开展了“桥载设备代替APU”专项试点,全年节约航油3.8万吨、成本1.9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1万吨。

  针对以上一些具体变化特点,李家祥认为,这是全行业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阶段性成果。同时,由于民航业对宏观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这些变化特点也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已显现的成效。

  “更加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民航业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调整行业经济结构。” 

  采访中,李家祥向记者畅谈了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习近平副主席、李克强副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讲话的体会。他认为,这些年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战略任务。正如中央领导所指出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的根本举措,也是我国经济迈上新台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民航系统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决策部署,更加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就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调整行业经济结构。

  “更加注重科学发展,要进一步提升全行业运行品质。”谈到确保航空安全,李家祥告诉记者,这在他心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可以说是压在他心头上的一块重石。他总是要求全行业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坚持用中国民航安全文化统一行业思想,通过强化职责,提升素质,完善法规,改进监管,改善设施装备,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持续安全发展。其中,从民航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重点看,安全监管是重中之重的职能。民航局将进一步在全行业着力推进包括理念体系、队伍体系、法规体系、责任体系的“四个体系”建设,突出强化系统安全、过程安全、全员安全、细节安全等工作,严格落实“四个责任”,即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领导者的安全领导责任、员工的安全岗位责任。针对社会公众关注的民航服务正点问题,李家祥向记者介绍了民航局正在开展的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处置整治工作要求。他强调要通过这些工作,着力提升全行业服务质量和运行品质,建立保障航班正常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旅客、货主和社会公众的满意度高。

  “更加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加快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李家祥表示,从民航业发展角度看,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大,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阶段,发展民航的市场潜力十分巨大。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由生存型消费结构向发展享受型消费结构转变,其中,旅游、交通、通讯类消费上升最快。国家着力发展社会和文化事业,进一步扩大了民航业务领域,激发新的航空运输需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加快推进民航各生产要素的建设。尤其是机场作为民用航空运输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家及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应,我们要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的机场网络体系,重点加强机场基础设施建设。

  “更加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加快推进行业经济结构调整。”李家祥指出,切实发挥好民航业在促进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独特作用,巩固中西部民航、支线航空和通用航空等快速发展的好势头,要进一步完善行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加快解决东中西部民航、干线与支线航空、航空运输与通用航空、国内与国际航空、客运与货运的协调发展问题。主动服务国家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战略,切实提高我国民航业国际竞争力,要全力支持我国航空公司做强做优做大,着力优化我国航空公司的结构,引导航空公司尽快形成差异化的市场和战略定位,打造具有不同运营模式的高品质航空公司,重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要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航空客货枢纽,逐步形成功能完善的枢纽、干线、支线机场体系。

  最后,李家祥还反复强调人才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行业经济结构的重要性。他说,民航发展中的人才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民航科学发展、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不断优化全行业人才队伍结构,重点加强飞行、机务、空管、机场运营管理四类专业技术人才、高层次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公务员和监察队伍建设。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中央把节能减排工作放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全行业要主动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民航。另外,我们在深化民航改革、推进科技创新方面也有许多工作要做,这样才能为行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分享到:
相关推送

民航局客户端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