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局 - 专题专栏
李家祥:全面推进建设民航强国战略——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答记者问
来源:中国民航局 2015-09-23 10:15

  记者:在今年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民航局党组提出了全面推进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请您概要介绍提出这一战略的大致背景。

  

  李家祥:大家知道,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基础产业建设,加快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民航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达程度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现在,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民航大国,具备了实现由“大”向“强”跨越的内在条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该从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民航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建设民航强国战略。

  记者: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您如何看待民航的地位和作用?

  李家祥: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航空运输以安全、快捷、通达、舒适的独特优势,不仅确立了独立的产业地位,而且成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我把民航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概括为五个方面。

  其一,民航是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形态和主导模式,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驱动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航空运输不再仅仅是一种交通运输方式,而且成为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最佳通道。航空运输还改善了投资环境,优化了地区经济结构,带动了产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营造了区域经济与国际市场的无障碍运输环境,增加了地区就业机会,因而是区域经济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表明,民航投入与国民经济回报大约是 1∶8的关系。尤其是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已突破了单一运输功能,通过与多种产业有机结合,形成带动力和辐射力极强的“临空经济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其二,民航是促进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粘合剂。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交通不便往往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而发展民航便成为更好的选择。尤其是发展西部民航事业,不仅对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缩小我国地区差别有着极为重要作用,而且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在缓和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中,民航作为重要桥梁和渠道,也发挥着独特作用。

  其三,民航是国家国防和经济等安全的可靠保障,是抢险救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生力军。民航业具有准军事性质,是国家空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紧急事件或战争,航空运输是军事后勤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航空运输具有快速机动的特点,是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件的空中桥梁。例如民航在抵御2008年年初南方冰冻灾害、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中,都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四,民航是世界不同文明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是实施全球政治外交战略的宝贵资源。在实施全球政治外交战略过程中,民航不仅仅是一种产业,已成为外交谈判的筹码、发展双边或多边关系的纽带。各国政府有时利用采购飞机、开辟航线、开放机场等,加强彼此间的政治互信和经贸联系。各主要国家与我国发展双边关系过程中,民航事务始终是一些国家非常关注并不断提及的议题。在推进区域合作方面,航空运输也是其中重要的合作内容。

  其五,民航是催生相关领域科技创新的需求导向,是国家航空产业化战略的积极参与者。民航业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民航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为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广阔空间。特别是上游的航空制造业,因其产业链长,技术、资金、知识密集,可拉动材料、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特种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行业以及先导性高技术产业,也是一国现代化、工业化、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记者:您能否为我们描绘一下什么是民航强国?

  李家祥:民航强国的内涵很丰富,概括地讲,是指民航业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表现为民航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战略作用,安全好,贡献大,运行品质高,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创新能力。具体而言,包括要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布局合理的机场网络体系,安全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体系,安全、高效、经济的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功能完善的通用航空体系。

  我们确立了这样的工作目标:到2030年,要拥有一个以上全球知名品牌的航空公司,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5名;形成一家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货运公司,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5名。建成3个以上国际枢纽机场,10个以上全国性和区域性航空枢纽机场;机场数量及布局将满足全国95%以上的县级行政区、95%以上人口能得到航空运输需求,所服务区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总量的98%以上;要建成安全可靠、运行高效、技术先进、适应发展、服务成本低和创新能力强的技术支撑保障体系;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宜的通用机场和通勤机场结构,建立功能齐全、服务规范的通用航空服务体系,作业范围基本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单元。

  记者:提出上述目标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李家祥:现实依据有四点:一是党中央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为民航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沃土。未来十几年,我国将进入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时代。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 201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这将为我国民航发展,提供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民航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我国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扩大内需。特别是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制造业将向高端化方向发展;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业比重将进一步上升,这些使民航业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三是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民航业营造了新的良好发展环境。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开发新的市场、普及航空运输服务、缩小民航区域发展差距。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各级财政支出结构由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型财政转变,各级政府有能力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将进一步加大对包括民航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四是党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民航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航空工业科技成果的不断问世,国产大飞机项目、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上马,将有力地推动民航业相关领域创新,实现科技突破,为民航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运输工具和配套系统,并将进一步促进民航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记者:您认为推进民航强国建设的路径是什么?

  李家祥: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我们确定了三大战略,即持续安全战略、大众化战略、全球化战略,并把实施这三大战略作为推进民航强国建设的突破口。

  实施持续安全战略,就是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通过强化职责,提升素质,完善法规,改进监管,改善设施装备,提高管理水平,使中国民航百万飞行小时事故率保持在航空界、政府和公众可接受的范围以内,实现持续安全发展。我们初设的目标是:到2020年,航空安全基础比较稳固,航空安全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水平,其中,运输飞行每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低于0.15。到2030年,航空安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运输飞行每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不超过0.10。

  实施大众化战略,就是使民航从提供高端性消费向满足大众经济型消费扩展,让社会大众能够享受到安全、便捷、经济的航空客货运服务,提高民航服务的覆盖能力,实现“县县通、及时达”。我们初设的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满足旅客运输量约7亿人次的市场需求;民航开始成为大众化的出行方式,基本建立空中客运快线系统。到2030年,力争满足旅客运输量约15亿人次的市场需求;民航稳定成为大众化的出行方式;航空消费者对民航服务的满意度达到较高水平。

  实施全球化战略,就是要充分利用全球化市场、全球化资源,重点加大力度“走出去”,使更多航班飞出去,构筑全球航线网络;更多资金投出去,形成国际竞争海外桥头堡;更多标准打出去,扩大国际影响力,为国家对外经济贸易政策和国际政治交往的总体战略服务。并通过扩大和深化开放,加强与民航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把更多好的东西“引进来”。初设的目标是:到2020年,能够有效应对“天空开放”,国际竞争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国际客运周转量进入世界前3位,本国国际客运市场份额达到 50%,部分航空运输服务达到先进国家水平。到2030年,使我国航空运输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国际客运周转量进入世界前二位;我国航空公司国际市场份额位居世界前二位,其中本国国际市场份额达到 60%以上;我国将有一家航空公司牵头组建全球航空联盟;航空运输服务质量位居世界前列,创新的航空运输服务模式或产品被其他国家采用。

  记者:您认为建设民航强国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李家祥:我想挑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看,我国民航业与民航强国竞争实力对比悬殊。这几年来,世界民航强国借助于“天空开放”政策,不断扩张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相比而言,我国航空运输业处于竞争劣势地位。与此同时,周边一些国家的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已形成规模优势,而我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起步晚,处于竞争劣势地位。

  从国内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发展趋势看,我国民航的国内市场受到切割。这几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铁路先后七次提速,尤其是高速铁路建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总体发展趋势讲,各种运输方式各有优势,相互竞争会促使各自进一步清晰发展定位,找准目标市场,有利于推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但是对国内客运市场竞争格局会产生比较深刻的影响。

  从我国民航业发展的外部资源环境看,空域资源严重不足,越来越成为制约民航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民航业发展还存在保障能力不强、基础设施跟不上等诸多矛盾。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繁忙机场已经满负荷运行,杭州、昆明等20多个机场以及京沪、京广、沪广等航路的保障容量已经全部饱和。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民航需求与空域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与此同时,低空空域开放进程缓慢,也极大地制约了通用航空的发展。

  从我国民航业自身发展的诸多矛盾看,也影响着整体实力的全面增强。整个行业发展的协调性还不强,东、中、西部民航发展不平衡,支线航空、航空货运、国际航空、通用航空等发展相对滞后;发展的保障能力还不强、安全基础还不牢,存在基础设施、关键人才队伍和管理水平“三个跟不上”的矛盾。更突出的是,在今后较长时期内,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内涵做强与外延做大,仍将是我国民航业面临的基本矛盾。

分享到:
相关推送

民航局客户端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