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3日—24日召开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暨航空安全工作会议上,民航局副局长李健代表民航局作安全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4年,民航将继续推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完善规章标准体系,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治理运行环境,夯实生产基础,加大安全投入,推广新技术应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稳步推进民航持续安全发展,继续保持2013年全行业平稳向好的安全态势。
2013年,全行业预计实现运输飞行691万小时、309万架次,同比分别增长11.7%、10.9%,未发生运输飞行事故和空防事故。截至12月20日,运输航空事故征候同比减少了40%,人为责任原因事故征候同比减少了27%,各项主要安全指标均较好的控制在年度安全目标范围内,安全运行品质稳步提升。
报告回顾了2013年民航的安全工作。一是提升宏观安全掌控水平。通过实施适度的总量调控措施,适当减缓飞机引进速度,实现安全管理能力与发展速度的基本平衡。通过加强安全长效机制建设,严把航空运输市场安全准入关。
二是注重加强行业安全监管。民航各地区管理局与辖区各单位签订了安全责任书,不断完善考核办法。开展监管局安全监管绩效考核和安全监管体系评估试点工作。建立民航安全能力建设资金。利用飞行标准监督管理系统(FSOP)完成了对121部航空公司的8514次监察,实现了维修领域跨地区监管模式创新。加大了对无后果违章的处罚力度,警示行业违章代价。
三是进一步深化重点专项治理。组织开展了客舱应急、超高障碍物、鸟击及外来物防范(FOD)、旅客携带锂电池乘机、航油管线安全等专项整治。继续深入开展以乘务、安检、通导、气象、油料等为重点的从业人员资质排查工作。投资12亿元更新改造105个机场除冰雪设施设备,组织27家航空公司的122套机组进行联合应急演练,完成1153台套设备的校验。
四是不断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完成了30个机场PBN飞行程序设计,使国内60%的机场具备了RNAV/RNP程序。加快了HUD技术的应用。有7家航空公司启动了电子飞行包(EFB)应用项目。我国自主设计的B737-700机型RNP AR程序,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垄断,自主研制的跑道拦阻系统(EMAS)首次在腾冲机场应用。完成了空中交通管制安全评估系统和实时运行风险管理系统的验收。
五是着力强化安全基础建设。共颁布6部规章和33份技术标准,下发65件规范性文件及指导材料。成立民航行业标准化推进委员会,对取消或已下放的安全相关审批事项出台了必要的等效措施。着力推动SMS体系建设从审定向审核转变。适航审定能力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国家大飞机战略,积极推进ARJ21飞机型号合格审定,完成了试飞科目总数的48%。首次完成对国外新机型的全面认可审定,适航双边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部署推进“平安机场”建设专项活动,不断加强机场公共区域治安管控。
结合行业安全工作存在问题及所面临的形势,报告明确了2014年民航安全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2014年民航安全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持续安全战略,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规章标准落实,加强安全监管和执法能力建设,提升安全综合保障能力,稳步推进民航持续安全发展。
2014年民航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一要推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强化安全责任落实。着力落实安全规划,全面实现民航“十二五”期间安全工作的核心任务和目标。优化总量调控政策,进一步从运力、航班时刻和基础建设项目审批等方面实施有利于安全运行的资源调控。强化落实主体责任。
二要完善安全规章标准体系,严处违规违章行为。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及时制定我国民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标准,加快规章标准的“立、改、废”工作,尽快制定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规章标准。加大对蓄意违章和连续违章的单位、关键岗位人员的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实施民航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黑名单”制度。推进中国民航航空安全方案和民航安全体系管理规定的颁布。
三要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通过创新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安全管理合作、提升安全监管能力、改进监管方式和手段发挥系统安全效能。利用安全专项检查与日常安全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专项检查的威慑作用;建立与地方政府部门及安全管理部门协调工作的长效机制;转变安全监管工作模式,建立新的远程沟通、交流机制;充分发挥利用社会力量和专业机构的作用。对监察员开展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的培训。加大事件调查设施设备的投入。强化主任监察员制度。加快推进中国民航飞行品质监控基站建设。
四要扎实开展运行环境治理,通过提升系统抗干扰能力、改善安全运行品质、确保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资质、保证运行设备的配备和质量,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加强航空公司、空管、机场、油料等保障单位之间的协调与信息共享,实现工作程序及质量控制的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全国II、III类盲降设施建设,提升机场全天候运行保障能力。制定和规范各个运行保障岗位的配备标准,优化和统一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课程。通过完善代理协议、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机场安全综合保障能力。
五要夯实行业安全生产基础,加大重点领域管控。加强高高原机场运行安全管理。加大空管运行重大风险的管控力度。加强对新机场、改扩建机场投运、不停航施工以及保障能力不足的中小机场的安全监管。提高对航空危险品的识别和风险控制能力。推进适航审定能力建设,增加机构人员编制和落实大型客机急需的适航审定能力建设项目投入。支持和督促通航企业开展安全体系建设,提高自身运行管理水平。将“平安机场”纳入到当地政府平安建设的组成体系中。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开展航空安保审计和SeMS建设工作,重点将SeMS建设内容纳入安保审计范围。
六要切实加大安全投入力度,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完善财经政策导向作用,支持安全新技术研发推广和监管能力提升,引导企业加大自身安全投入。鼓励国产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完成40个机场PBN程序设计工作,使90%的机场具有PBN运行能力,在25%的机场全面实施PBN运行。加强民航软科学研究。
七要继续强化正确舆论引导,通过培育行业诚信安全文化和强化行业严格遵章守纪意识,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在全行业大力倡导诚信从业和诚信经营,以“黑名单”制度和资质管理系统建设为契机,建立行业监督机制,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大法律规章宣传,进一步加强对从业人员安全服务意识的规范管理和正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