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局 - 新闻中心 - 媒体资讯
向世界展示我们的保障水平——民航报访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机场运行指挥中心指挥长、民航华北局局长黄登科
来源:中国民航局 2008-09-08 12:06
 

    经过长达7年的筹备和从7月1日开始以来两个月的实战运行,奥运航空运输保障的成果初显。在北京奥运会离港保障任务还未完全结束、残奥会的抵港高峰已经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机场运行指挥中心指挥长、民航华北局局长黄登科。

    记者:奥运航空运输保障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保障的点多、线长、面广,华北地区涉奥机场的数量最多,首都机场是奥运主降场,如何把众多参与保障的单位和部门凝聚起来实现这个共同的目标?

    黄登科:百年奥运,百年期盼。办好一届奥运会,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民航局都非常重视,从开始接受任务,到组织队伍,编制运行计划,再到培训、演练、磨合、实施等整个过程,我们始终贯彻着一种思想:集华北民航之全力,聚华北民航之智慧,全力保障好奥运航空运输工作,为民航争光,为国家争光。

    在这个基础上,整个华北民航的行政机构、企事业单位,还包括机场的联检单位,思想高度统一,一切为奥运保障让路,大家齐心协力去实现奥运保障目标。

    记者:这种思想的高度统一在具体的工作中是如何体现的?

    黄登科:在筹备建立组织之初,我们一直在考虑采取一种什么形式,能把这个团队捏得更紧,合力、战斗力更强。经管理局党委统一认识,并与相关单位的领导进行沟通,形成条块结合的组织模式,领导、组织、计划、实施一体化,使得领导者有了指挥和决策的依据,管理者有了管理的基点和目标,实施者有了明确的方向。

    从筹备之初到今天为止大概经历了5年半的时间,无论是管理局、机场、空管局、航空公司、油料、联检单位,包括武警部队、公安,统统都是一把手上,保证了领导力量的到位,领导精力的到位,实施保障过程中减少了很多环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事实证明,整个组织工作落实的非常及时、到位,在整个保障实施过程中没有扯皮现象,该谁负责的谁负责,该谁落实谁落实。

    记者:奥运航空运输保障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重大航空运输保障任务,对民航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制订保障方案的起点和依据是什么?

    黄登科:奥运航空运输保障规模前所未有,飞行流量大,机型多,而且保障的级别高,具有抵离时段集中而又长的特点,同时又极易发生信息不及时的问题。因此,究竟制订什么样的运行保障计划,我们在这些方面经受了一些考验。

    华北地区由于其区位的特殊性,承担着更多的专机要客和重大航空运输的保障任务,比如中非合作论坛、每年的两会以及其他重大国际会议的航空运输组织保障工作。为此,华北局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工作方式和机制,专门制定了华北地区重大航空运输保障的相关条例和方案,但如何完善这些方案,来适应奥运航空运输保障的特点,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比如机场到奥运村这个环节,奥运大家庭成员运输方式如何衔接,谁来负责,这都很生疏;还比如,怎么样让志愿者尽快熟悉机场的服务流程和环境,尽快融合到民航保障队伍中,担当起志愿者应负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一个新的课题。

    经过学习、探索,机场场馆团队向奥组委上交了较高质量的运行计划方案,赢得了奥组委的好评,他们认为首都机场场馆虽然是非竞赛场馆,但团队运行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原则性和标准性都是非常高的。

    随着实践的推进,我们逐步对运行计划进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奥运会的各项测试赛,以及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东区搬迁的磨合。T2航站楼改变了承运人使用方以后,我们及时协调有关方面制订方案,使其与奥运会保障的标准衔接。

    我们还积极协调落实对首都机场多种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使用的工作,比如启动专机楼,为奥运大家庭成员V1以上的客人或各部委邀请的国家政要、元首、王室成员提供高标准的服务;在专机楼和公务机楼使用矛盾的基础上,提出尽快建设新公务机楼的建议,为众多公务机的抵离辟出新的领地。

    为切实做好专机服务保障,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在原有3个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奥运专机办公室,收到较好的反响。在抵港高峰,华北地区管理局对首都机场不同的保障现场实行领导盯岗机制,确保信息、服务的及时和到位。

    在运行计划中,我们还提出了两个概念:第一是开设绿色通道,对奥运大家庭成员入境激活柜台的设立,以及海关、边防等有关政策的调整,很多大胆的设想都得到上级的认同,同时也得到联检单位的配合。第二是针对奥运包机的独立性强、时间性强、个性化服务要求高,把T3D航站楼作为奥运包机抵达的专用楼,实现奥运专、包机的快速抵离,同时有利于为众多残奥运动员或大家庭成员抵离港后提供特殊服务。

    奥运保障运行计划经过制定、修订、完善,使我们的服务目标进一步明确,因此在奥运保障的实施过程中,众多成员单位没有发生任何纰漏,并多次受到奥运大家庭成员的表扬,也得到奥组委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记者:如何确保奥运保障运行计划的实施到位?

    黄登科:在整个保障工作中,民航华北地区广大员工秉承着“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精神,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干劲,这种参与和配合是空前的。在协调方面无论做何决策,首先征得各保障单位的认同,来不及认同的,实施以后反过头回去论证,在实施过程中,形成团结和配合的良好氛围。

    记者:完善的运行计划和保障实施的实际情况总会有变数,如何对应急事件进行处置,效果如何?

    黄登科:对于民航的保障来说,平安奥运是第一位的,在奥运保障的筹备、运作、磨合、培训、实施等环节中,安全理念始终贯穿于我们的服务和组织协调之中。

    在奥运会的前期,我们就开始积累首都机场和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等机场30年来的气象资料,提供针对雷雨天气的处置预案,同时也把评估的意见及时传达到承运人和相关保障实施单位。

    从8月8日到现在为止,首都机场出现了10多次雷雨天气和降雨过程。8月14日,首都机场本场13时30分开始到17时之间的强降水和强雷暴造成12个涉奥航班备降,当飞机发生备降以后,我们按照级别和奥运大家庭成员的急缓程度排序飞机进港的时间,创造了因雷雨备降时间最短返回目的地的个案。

    记者:奥运会的保障尚未结束,残奥会的保障已经开始,奥运航空运输保障的实际效果和您的预期一致吗?

    黄登科:党中央、国务院和民航局已经为我们搭好一个台,条条结合,块块联系,非常符合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模式,为完成好奥运保障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非常关键的。

    对于奥运会航空运输保障任务,我们完成得相当出色,也得到了奥运大家庭成员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非常感谢一线员工,没有他们的拼搏和奉献,奥运保障的特色与服务就无从谈起,演练和培训是民航的宝贵财富,应该积累。应急预案启动是有效的,机制影响深远,我们会认真梳理和总结,为建立重大航空运输保障的长效机制做进一步探索,向世界展示我们的保障水平。

附件:
分享到:

民航局客户端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