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局 - 新闻中心 - 民航要闻
2021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全国民航安全工作会议强调
驰而不息推进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来源:中国民航局 2021-01-12 15:53

  1月12日,在2021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全国民航安全工作会议上,民航局副局长胡振江作了题为《接续奋斗开新局 压实责任强敬畏 驰而不息推进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航空安全工作报告。报告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2020年和“十三五”安全工作,分析行业安全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明确2021年安全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航空安全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民航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认真统筹疫情防控和民航安全工作,坚定不变,政治担当不断强化;准确识变,疫情应对及时到位;积极应变,政策措施科学有效;主动求变,隐患整治持续深化;强基思变,安全发展扎实稳健,保证了行业安全运行平稳可控,安全水平稳居世界前列,为民航高质量发展和“十三五”圆满收官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运输航空实现“120+4”个月、8943万小时的连续安全飞行纪录,累计安全运送旅客46.2亿人次,并连续实现18年空防安全。

  航空安全工作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民航安全工作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突出表现在安全工作站位更高、安全规律把握更准、安全飞行纪录更长、安全运行质量更优、安全工作内涵更广、安全发展成就更显著六个方面。五年来,全行业始终从总体国家安全和战略安全的层面认识和谋划安全工作,始终从讲政治的高度将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民航安全工作的政治属性更加凸显,政治担当更加坚定。在安全工作中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总遵循,把稳中求进作为总基调,把“安全隐患零容忍”作为总要求,把依法治理作为总准则,把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作为总开关,把“三基”建设作为总抓手,把积极研发应用安全新技术作为总牵引,民航安全工作的方法论更加科学。“十三五”期间,全行业完成运输飞行5270万小时,比“十二五”期间增长51.2%。截至2020年底,连续10年确保了运输航空飞行安全,安全飞行达到8943万小时,安全运送旅客46.2亿人次,创造并继续保持着中国民航更长的安全飞行纪录。运输航空责任原因严重征候万时率0.0065,比“十二五”期间下降16.6%。2020年,亿客公里死亡人数十年滚动值从2010年的0.0091降低到0;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十年滚动值从2010年的0.097降低到0。十年来运输航空亡人事故“零发生”,主要安全指标全面优化,安全运行质量显著提升。五年来,民航安全已经逐步从一个行业、一个领域跃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为巩固和增强行业战略地位、发挥战略作用做出了新贡献,为民航强国建设“转段进阶”提供了可靠保证,为中国民航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民航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治理之路。

  航空安全工作报告从新的历史时期民航安全工作肩负新使命、新的历史环境民航安全工作面临新挑战、新的历史起点民航安全工作开启新征程三个方面分析了民航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了2021年安全工作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2021年安全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十四五”时期“一二三三四”民航总体工作思路,以推动民航高质量安全发展为主题,以智慧安全建设为主线,以推进民航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航空安全出行需求为根本目的,不断强化敬畏意识、“三基”建设和责任落实,不断提升创新引领、数据驱动和依法治理能力,为建设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更加坚实的安全基础。

  2021年安全工作主要目标是:杜绝重特大运输航空责任事故,杜绝劫机、炸机等机上恐怖事件,防止空防安全严重责任事故,防止重大航空地面事故和特大航空维修事故。

  为实现上述目标,航空安全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要着力抓好五个方面、十六项主要工作。

  第一,践行一个总遵循,举治理之“纲”。要切实提高安全工作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总遵循,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格执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要求。持续加强党对安全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党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方面的要求,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及时分析安全形势,推动安全工作。进一步推动党建与安全工作深度融合,更好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安全工作优势。要持续深化民航安全领域改革,探索综合性安全审计与日常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有机结合模式,完善监察员培训质量考核方法,加快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完善民航公安机关管理体制。

  第二,聚焦两个重点,张治理之“目”。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坚持“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坚持稳中求进,保持并优化“控总量、调结构”政策,将企业安全状况和保障能力作为飞机引进、分(子)公司设立、航线审批等重要依据,持续开展民航企业安全生产财务保障能力综合评估等安全保障能力评估。要不断压实安全责任,及时宣贯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订版)》,严格执行《民航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领导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等要求,盯紧“关键少数”,严把专业人员资质能力关。

  第三,紧扣三个关键,明治理之“要”。要持续践行“三个敬畏”,研究建立“三个敬畏”安全教育常态化、系统化制度和机制,推进“三个敬畏”进课堂、进教材,推进关键岗位人员作风量化考核评估。要持续推进“三基”建设。重点关注关键岗位人员身心健康状况,加大对机场飞行区、消防、应急救护、导航等航空安全基础建设投入,支持新技术应用和成熟产品推广,稳步推进飞行训练改革。要持续巩固三道防线。巩固风险管控防线,重点管控可控飞行撞地、跑道安全、飞机失控、空中相撞等重点安全风险;巩固隐患治理防线,加大航空公司大运行及“三新”公司运行中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巩固应急处置防线,探索建立突发事件应对全过程评估制度。

  第四,推进四项建设,夯治理之“基”。要扎实推进智慧安全建设,推进民航智慧监管研究,建设行业智慧信息平台,积极推进飞行品质监控基站相关建设,持续完善适航审定运行管理系统建设,深入挖掘民航运行大数据,推进数据集成化研究应用。要扎实推进科技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民航科教产业园、航空安全实验基地建设,推动适航创新基地筹建,开展北斗三号短报文资源服务与飞行监控应用研究,建设自主可控的航空器追踪监控体系。要扎实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坚持大力弘扬“当代民航精神”“英雄机组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探索建立安全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工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扎实推进执行力建设,建立健全工作执行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各级领导干部执行力建设,做到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把关、落实情况亲自监督,严肃惩处违章违规行为。

  第五,统筹五种方法,提治理之“效”。要进一步提高依法治理水平,积极推动《民航法》修订,加强《航空法》研究,继续推进《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公共航空运输危险品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修订,推进《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条例》出台。要进一步强化从严治理力度,针对发展速度和保障能力不匹配的“新、小、分、子”公司,坚决采取限制措施;果断处理责任不落实、管控不到位、作风松懈的载人运输通航公司。要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能力,切实处理好行业准入、经营许可、机队与机场规划等源头性、关键性问题,探索建立基于风险的适航审定模式,推进ARJ21飞机运行支持工作,深化危险品航空运输诚信试点。要进一步优化精准治理模式,融合监管执法系统,优化监管事项库,推动“双盯”要素与法定自查、行政检查有机结合,继续推进中南地区航空公司差异化安全监管试点,持续深化航班计划动态调整。要进一步提升系统治理效能,完善行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健全行业安全绩效指标体系,积极推进高高原、无人机等运行标准和网络安全标准国际化。

附件:
分享到:

民航局客户端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