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乡硝尔哈纳村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周边全是沙漠和盐碱滩,全年刮沙土时间约300天,属极端干旱型沙漠气候。硝尔哈纳,在维吾尔语里意为“盐碱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但对于张雪鹏来讲,走进这样一个村子,带着全村人民脱贫致富,是他工作生涯中最为难忘的一段经历。
担当第一责任 筑强战斗堡垒
2017年2月,张雪鹏主动请缨,参加扶贫驻村工作,来到硝尔哈纳,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职务。尽管临行前他脑海里已经想象到了各种工作生活中将遇到的困难,但真正面对时,他还是感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和压力:“进村的路是一条浮土厚达20多厘米的土路,全村657户、2079人,2016年全村人均年收入6662元。2016年,和田地委、策勒县委考核确定硝尔哈纳村党支部为“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中整治的重点村”。
第一书记是强基固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贫困村“穷根子”久拔不掉,基层党组织的软弱涣散是其中一大主要原因。发挥“村两委”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张雪鹏的首要任务。他先后完善了“村两委”组织机构、健全“三会一课”制度、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党员分片包干、联保制度,坚持村干部每日必须到村委会,一起学政策、议民事、解民忧的晨例会、晚例会制度。同时,对原“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适当调整,补充年轻有为的党员加入到村委会的班子成员之中,提高班子成员的整体战斗力。对每一件事建章立制,让党支部的运行更有规有矩。村级基层党建基础得到了夯实,硬件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对“村两委”运行机制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越来越大。
“张书记来了,我们这里就开始大变样了。”村民们开心地说。2017年底考核,硝尔哈纳村一举“翻身”,被和田地委评为“五星创建”示范村,受到表彰奖励。而张雪鹏也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评选为2017年度“优秀第一书记”,成为名副其实的“好书记”。
走村入户摸实情 增收致富出实招
“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张雪鹏从来就不认为自己是个城里人。农村出来的人也许对村里更有情感,所以就会更用心并带着浓郁的情感去做事。张雪鹏就是带着一种很质朴却深厚的情感去完成自己的使命的。
为了改善民生,拓展村民的致富门路,他开始了自己的入户走访。“全村657户人家,张书记多次走访过,哪家具体是个什么情况,有些事儿张书记心里比我们这些村干部还清楚。”村主任麦图荪大队长这样感慨。
通过详细的走访,张雪鹏带领工作队对每个农户精准施策,每家制定特制的致富思路。麦麦提·依敏家里年轻人较多,他就鼓励年轻人劳务输出就业,每年外出务工5个月,为家里增收1万元;托合提·如则家中地多人少,他就鼓励该户多样化种植,发展庭院经济,通过收获季节时间差来调整劳动力的投入;同时积极争取后盾单位的支持,针对10户家庭经济条件最差的贫困户,为每户争取到了1万元经费,用于家庭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并让他们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植一些收成好、有市场、能换钱的经济作物,或是养殖家禽、兔子等动物。看到农户家中地上成群的鸡、鹅、兔,屋顶成双成对的鸽子,张雪鹏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6月中旬,正是麦子成熟收获的季节,村里的依斯马依力老人却发愁了:“家里没劳力,地里的麦子怎么收回来?”正在老人发愁的时候,张雪鹏带领着村里的“志愿者义务服务队”来到了老人的地里,帮助收麦子。为了节约时间,大家中午都顶着烈日,挥镰苦干,没有回去休息。老人看到工作队员们坐在田坎边啃干馕,心疼又感动,赶忙回家去做了一盆韭菜炒鸡蛋和米饭送到地里来。“那是我吃过的最好的一顿饭。”至今回想起来,张雪鹏依然很是感慨。
在一次村小学调研期间,张雪鹏发现学校桌椅破旧、教学条件简陋,他及时向上级党委反映了这一情况。在民航局空管局的大力支持下,发起了“空管支疆 爱心传递”“空管爱心助学”等活动,全年共募捐价值30余万元的物资,用于该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他还非常重视村小学老师教学水平的提升,通过多方联系,村里的老师分批次走出了和田,前往北京、天津等地进行学习。交流分享时,帕提古丽老师激动地说:“我第一次走出乡村,来到北京,看到了课本上描绘的天安门,登上了壮观的八达岭长城。此次京津冀参观实现了我从小的梦想,我会把此行参观的感受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更加热爱祖国,好好学习,长大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真心真情付出 牢记脱贫使命
民族团结,是落实新疆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张雪鹏走进硝尔哈纳村的第一天,就跟工作队的同志们强调,要把搞好民族团结放在第一位,时刻牢记“三个离不开”思想,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护民族团结。
“我来驻村,目的就是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把他们当做亲人,当做兄弟姐妹,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们,一次结亲,终身为亲。”这是张雪鹏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座右铭。他帮扶的一个残疾农户家庭,由于缺少劳动力,经常向他求助。为了让这一家人真正脱贫,张雪鹏没少下功夫:帮着干农活、出点子、想办法,把脱贫攻坚的富民政策送到家,让他们感受到国家政策的温暖。他就像这个家庭的一员一样,心甘情愿地付出着。
为了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张雪鹏经常组织开展文娱活动。每月组织两次“麦西来甫”,让大家在欢歌笑语中体味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品味团结的美好与甘甜;举办篮球赛和运动会,让村里的年轻人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开展妇女手工刺绣和编织比赛,让更多的妇女们成为“好姐妹”……一个个活动增强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8年2月,张雪鹏驻村工作结束。他本想“悄悄地来,悄悄地走”,然而,一幕让他落泪的送行场面刻在了他的记忆里。“我不知道大家从哪儿知道我要走的消息,村委会院里院外站满了送别的村民。大家手里提着红枣、核桃、土鸡蛋,非要我带回去。”说起当时的场景,张雪鹏至今感动不已,双眼湿润。“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与硝尔哈纳村村民相处的365个日子,是我一生当中抹不掉的、挥不去的珍贵记忆。我忘不了硝尔哈纳村的一草一木,忘不了村里的发展变迁,更忘不了村民们的嘱托和希望。这种宝贵的驻村扶贫经历,让我受益终身。”在离开硝尔哈纳村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张雪鹏心中仍然放不下那个村子,仍积极为村里的扶贫项目对接和脱贫攻坚工作奔走忙碌,为村民的增收致富出谋划策、想办法……
今年,按照民航局空管局脱贫攻坚工作计划,新疆空管局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小组,张雪鹏担任副组长。“我又多了一个为老百姓做事的机会。”张雪鹏开心地说,“能继续参与脱贫攻坚,是一名老党员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