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8日起,辽沈民航再添新锐,东北地区第一家地区性的航空公司——东北航空有限公司将正式运行。11月1日,沈阳桃仙国际机场首次迎来了“东北航空”的两架客机,标志着筹备了两年多的东北航空有限公司已经进入开航前的最后准备阶段。
在11月1日举行的接机仪式上,记者采访了东北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仪轩和总经理巩德贵先生,对东北航空的市场定位以及战略目标有了初步了解。
借“振兴”东风应运而生
这个国内首家以“东北”命名的民用航空公司,可谓借“东北振兴”的东风应运而生,由地方政府和民航合力推动促成。据了解,“东北航空”在两年多的筹备过程中,历经波折,但最终还是在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民航总局和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等大力支持下修成正果。“东北航空”的成立,可以说是多个部门以实际行动践行“东北振兴”国策的重要成果。
服务东北 回报社会
独特的背景决定了“东北航空”成立之初就立下了“为东北经济振兴搭建空中桥梁,为东北民航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回报员工,报效股东,奉献社会”的宗旨,具有鲜明的东北特色。公司由沈阳中瑞投资有限公司、四川航空集团公司、沈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辽宁寰江实业有限公司四家股东共同投资组建,投资总额3.6亿人民币,注册资金1.6亿人民币。公司总部设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主营基地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主要经营国内航空客、货、邮航空运输及相关业务,视情扩展通用航空业务。逐步发展成为干、支线航空运输相结合、城乡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航空企业。公司运营初始阶段投入1架空客319、2架EMB145支线飞机。
缝隙策略 干支线并举
针对目前航空市场竞争激烈特点,“东北航空”将采用“缝隙策略”,依托支线、满足干线,干、支有机结合,打造以沈阳为枢纽、以丹东、锦州为两翼的航空网络。总体发展目标为立足辽宁,面向东北,辐射全国,顺应地区经济发展,拓展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公司计划用3-5年时间,打牢公司运营基础;用8-10年时间,建成国内有影响力的区域性航空公司;到2025年左右,发展成为国内一流、亚洲知名的航空企业。
运行初期,公司将重点关注东北、华北、环渤海地区支线和二线城市市场,形成干、支有机结合航线网络,逐步完善城乡航空服务功能。首期开通的航线为沈阳至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齐齐哈尔、青岛、烟台、天津等支线以及沈阳至成都、重庆、温州等干线。
四大优势 保驾护航
东北航空有限公司具有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股东结构优势和团队管理优势。
公司基地设在沈阳,沈阳是东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是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主要结合部,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发展潜力。在半径100公里的沈阳经济区内,又形成了2700万人口的辽宁中部城市群,7个城市共用一个机场,有着得天独厚的空中区位优势、大腹地优势和地空联运优势。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不断深入,民航有关补贴性财经新政逐步出台,东北特别是辽沈地区经济、贸易和旅游事业必将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些都使东北航空有限公司首先直接得实惠外,还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潜力。另外,东北地区民航系统和谐的环境、当地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川航集团的技术和管理优势以及沈阳中瑞等股东雄厚的资金资源,都使得“东北航空”未来的发展空间充满想象。
东北航空有限公司依靠川航建立了一支素质优良、技术过硬的飞行、地面保障队伍,又吸取东北民航各单位的所长,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公司高级管理层和中层管理人员,均是来自民航各界领导、专家和资深见广的专业人员。公司由曾经获得国务院命名的“英雄机长”称号、省特级劳动模范,原民航东北管理局局长王仪轩先生任董事长;由长期从事民航多个专业,在民航企业就任高级管理人员长达15年之久的巩德贵先生任总经理;由飞过五种机型、飞行1万多小时,并长期同时担任机长教员、局方委任检查代表和航空公司执行总经理的隋明光先生任执行总经理,管理层、执行层人员大部分来自民航、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技术骨干,具有高超的理论和技术水平。这些都为“东北航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于“东北航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如何表现,如何以实际行动服务东北、回报社会,更加令人期待。我们期待“东北航空 ”这颗新星冉冉升起,为辽沈人民和东北大地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