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6年航空运输发展回顾
2006年全行业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民航建设,航空安全、运输生产与服务、基础设施、法制和科教建设等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航空运输发展
2006年航空运输继续快速发展,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306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6亿人,货邮运输量34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7.0%、15.5%和13.9%。当年共有定期航线1 336条,其中国内航线1068条(至香港、澳门航线43条),国际航线268条。
2006年航空运输发展情况
指标 |
项 目 |
实际完成 |
比上年增长% |
运输总周转量 (亿吨公里)
|
总量 |
306 |
17.0 |
国内航线 |
203 |
15.3 |
|
其中:港澳航线 |
10 |
7.0 |
|
国际航线 |
103 |
20.6 |
|
旅客运输量 (万人) |
总量 |
15968 |
15.5 |
国内航线 |
14553 |
15.5 |
|
其中:港澳航线 |
536 |
5.4 |
|
国际航线 |
1415 |
15.5 |
|
货邮运输量 (万吨)
|
总量 |
349 |
13.9 |
国内航线 |
257 |
12.1 |
|
其中:港澳航线 |
18 |
5.9 |
|
国际航线 |
92 |
19.5 |
2006年航空运输发展主要特点是:全行业旅客运输量增幅高于货邮运输量1.6个百分点;国际航线增速较快,其中运输总周转量和货邮运输量增幅分别高出国内航线5.3和7.4个百分点,旅客运输量增幅与国内航线持平;港澳航线增速较低,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增幅分别低于全行业10、10.1和8个百分点。
2006年我国民航旅客周转量高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9.8个百分点。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的排名继续保持第二位。
与国内其他运输方式比较。2006年全社会旅客周转量比上年增长9.9%,其中航空旅客周转量增长15.9%,比平均增幅高6个百分点;航空旅客周转量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中所占比重为12.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社会货物周转量比上年增长8.1%,其中航空货物周转量增长19.5%,比平均增幅高11.4个百分点。
2006年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周转量增长情况
类 别 |
项 目 |
实际完成 |
比上年增长% |
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 |
全社会 |
19203.5 |
9.9 |
民航 |
2370.7 |
15.9 |
|
铁路 |
6622.0 |
9.2 |
|
公路 |
10135.9 |
9.1 |
|
水运 |
74.9 |
10.5 |
|
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
全社会 |
85603.1 |
8.1 |
民航 |
94.3 |
19.5 |
|
铁路 |
21954.0 |
5.9 |
|
公路 |
9647.0 |
11.0 |
|
水运 |
53907.8 |
8.5 |
(二)航空安全与航班正常
2006年全行业没有发生运输飞行事故和空防安全事故。全年发生飞行事故征候117起,事故征候万时率0.35,比上年下降0.05;事故征候万架次率0.65,比上年下降0.03。
2006年全行业平均航班正常率81.48%,比上年下降0.5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航班正常率81.27%,比上年下降0.67个百分点;国际航班正常率84.27%,比上年提高0.44个百分点。
(三)经济效益与运价
2006年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276亿元,主营业务成本192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3%和21.7%;全年盈利68.6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航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589亿元,主营业务成本135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4%和19.4%;全年盈利23.8亿元,比上年增加37.3亿元。
2006年全行业运输收入水平5.18元/吨公里,比上年增加0.06元/吨公里。其中国内航线(不含港澳)5.65元/吨公里,增加0.10元/吨公里;港澳航线6.75元/吨公里,减少0.45元/吨公里;国际航线4.14元/吨公里,增加0.02元/吨公里。
(四)市场结构与旅客构成
2006年航空运输总周转量中,国内航线占66.3%(其中港澳航线占国内航线的4.7%),国际航线占33.7%;旅客周转量占69.2%(其中国内、国际航线各占77.9%和22.1%),货邮运输周转量占30.8%(其中国内、国际航线各占40.2%和59.8%)。
根据抽样调查,2006年航空旅客中,自费旅客占55.0%,公费旅客占45.0%;公务旅客占49.2%,旅游旅客占40.3%,探亲旅客占10.5%。
近年民航旅客运输市场构成情况(%)
类 别 |
项目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旅行目的 |
公务 |
56.8 |
49.6 |
49.2 |
旅游 |
32.5 |
38.4 |
40.3 |
|
探亲 |
10.7 |
12.0 |
10.5 |
|
消费性质 |
公费 |
60.8 |
48.6 |
45.0 |
自费 |
39.2 |
51.4 |
55.0 |
|
乘机次数分布 |
1 — 3次 |
36.4 |
40.6 |
42.3 |
4 — 6次 |
23.2 |
24.1 |
27.0 |
|
7 — 9次 |
13.4 |
12.9 |
11.3 |
|
10 —15次 |
9.8 |
8.9 |
8.5 |
|
15次以上 |
17.2 |
13.5 |
10.9 |
|
乘坐仓位 |
头等舱 |
3.5 |
3.9 |
3.3 |
公务舱 |
13.1 |
12.0 |
9.9 |
|
经济舱 |
83.4 |
84.1 |
86.8 |
(五)机队与运力利用
2006年全行业增加运输飞机178架(其中客机160架、货机18架),减少运输飞机43架(其中客机40架、货机3架),净增运输飞机135架(其中客机120架、货机15架)。至2006年底,全行业运输飞机998架,其中客机952架,座位15.3万个,比上年增长12.5%;货机46架,业载能力2 300吨,比上年增长64.3%。
2006年全行业运输飞机平均日利用率9.48小时,比上年增加0.1小时。平均正班客座率和载运率均比上年有较大提高,其中正班客座率为73.5%,提高2个百分点;正班载运率为65.7%,提高0.7个百分点。
(六)基础设施建设
2006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年内建成了文山、林芝、那拉提、克拉玛依、百色(军民合用)等机场,完成了北京—西安—成都—昆明航路改造和KU卫星通讯网工程;新开工上海浦东机场扩建、太原武宿机场扩建、青岛流亭机场飞行区扩建、银川河东机场扩建等工程。
至2006年底,全国民用航空运输(颁证)机场147个。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42个,通航城市140个。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3.3亿人,比上年增长16.7%;货邮吞吐量753.2万吨,比上年增长19.0%。
(七)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
制定并开始实施《民航总局关于深化民航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基本任务。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中国民航维修协会和民航科普基金会注册成立,行业组织体系趋于完善。在武汉实施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机场发展新途径。
至2006年底,我国与其他国家双边航空运输协定总数达到106个。积极发展航空运输双边关系,与阿富汗、阿尔及利亚、缅甸3国签署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与22个国家草签航空运输协定或扩大航权安排。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签署新的航空运输备忘录,增加了通航点和运力安排。开辟成都至阿姆斯特丹客运航线,这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与欧洲之间的首条航线。实现我国与巴西的直接通航。
二、2007年航空运输发展展望
(一)航空运输市场分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 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4.9%,国际贸易增长7.6%。跨国投资依然活跃,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国际民航组织预测,2007年世界航空旅客运输周转量增长5.8%,达到41770亿客公里;2008年增长5.6%,达到44112亿客公里。
2007年我国经济将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对外贸易继续扩大,预计2007年进出口总额有望达到20000亿美元,增长15%左右。我国旅游业将保持较快发展势头,预测2007年入境旅游达1.29亿人次,增长4%;国内旅游达15亿人次,增长8%。至2006年底,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已达132个,其中已实施86个,出境旅游人数有望继续增加。
2007年行业自身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是:深化民航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将进一步增强行业整体活力和发展能力;机场属地化成效进一步显现,地方政府建设机场和发展民航的积极性显著提高;航空企业内部资源整合不断完善,经营管理能力逐步提高,竞争实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国内航空运价市场化改革将增加航空运输市场需求。
不利因素是:航空运输快速发展,安全压力加大;部分地区机场、空管等基础设施和空域资源不能适应航空运输发展要求;飞行、机务等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供求矛盾突出。
(二)航空运输发展预测
预计2007年全行业航空运输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测运输总周转量352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85亿人,货邮运输量39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5%、16%和12%左右。
2007年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周转量预测增长情况
类 别 |
项 目 |
预计完成 |
比上年增长% |
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 |
合计 |
21319 |
11.1 |
民航 |
2746 |
15.9 |
|
铁路 |
7276 |
9.9 |
|
公路 |
11220 |
10.7 |
|
水运 |
77 |
2.8 |
|
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
合计 |
101550 |
18.6 |
民航 |
105 |
11.3 |
|
铁路 |
22830 |
4.0 |
|
公路 |
10615 |
10.0 |
|
水运 |
68000 |
26.1 |
(三)促进航空运输发展的政策措施
2007年全行业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着力抓好安全生产,加强宏观调控,转变增长方式,推进改革创新,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构建和谐民航,推动民航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民航又好又快发展。
1.加强安全管理,确保航空安全。2007年安全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杜绝运输飞行重大安全事故;防止通用航空重大飞行事故;杜绝重大航空地面事故和特大航空器维修事故;运输飞行事故征候万时率不超过0.6。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确保航空运输安全持续稳定。健全和落实安全责任制,全面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责任。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重点开展运行控制、机坪秩序、通用航空安全、航油供应等方面的专项整治。搞好安全审计,从系统上查找和消除安全隐患。积极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安全风险控制能力。适当加大对航空公司、机场安全设施设备技术改造的资金投入和安全科技研究、应用的投入,提高安全保障的科技含量。
2.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和扩大民航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强对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措施。搞好运力调控,维持供需平衡。完善市场管理和调控政策,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培育和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航空运输市场。要运用市场机制提高东部机场紧缺时刻资源的使用效率,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航班时刻分配机制。积极发展国际航线,鼓励航空公司开辟更多的国际航线,扩大国际航线网络。
3.优化投资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民航专项基金的调控作用,体现“向安全建设倾斜、向不发达地区倾斜、向中小机场倾斜”的政策导向,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确保首都机场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完成呼和浩特白塔、青岛流亭、武汉天河、郑州新郑等机场的扩建工程;开工昆明新机场、阿里机场新建和上海虹桥、杭州萧山、深圳宝安、长沙黄花、成都双流、西安咸阳、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扩建等工程;积极推进合肥机场新建和重庆经北机场飞行区、贵阳龙洞堡机场航站区、拉萨机场、南昌机场扩建等工程的前期工作;抓紧北京首都、天津滨海、上海浦东、银川河东等机场在建工程。完成北京—厦门航路改造、上海—西安—成都—昆明航路改造;长春广汉国产3#4#雷达系统工程;开工建设成都区域管制中心工程、西安区域管制中心;积极推进上海终端区、广州终端区、东部地区和西部航路雷达管制工程、民航运行管理中心工程;抓紧北京空域及终端区改造一期工程、沈阳—上海和北京—沈阳航路改造工程等空管设施建设。
4.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促进行业科学发展。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民航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理顺总局、地区管理局及其监管办的职责分工。完成空管系统政事分开和一体化改革。推进价格改革,出台《民用机场收费改革方案》。修订《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和出台《国内航线明码标价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国内航空客货运价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对国际民航组织等多边事务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主动参与国际民航标准和规则的制定。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资本投资民航业。积极务实地推进两岸全面、直接、双向的空中直航。
5.实施科教兴业和人才强业战略,增强行业创新能力。组织实施“新一代国家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研究工作。联合国内外科研力量,围绕绿色环保节能民用机场建设、大型运输飞机与发动机维修的关键技术等重大科技问题,组织专项攻关。加快民航安全试验基地的规划与建设,继续推进科研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做好奥运信息化战略项目的研究与落实工作。加强民航信息安全管理。加大飞行、机务、空管等民航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
6.坚持以航空消费者为本,认真抓好航班正常工作。把狠抓航班正常作为构建和谐民航的切入点,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加强对航班正常工作的领导。航空公司是治理航班延误的责任主体,机场和空管部门要改进自身工作并加强与航空公司的协同配合,地面服务代理人要对航班保障工作承担责任。将航班正常与航线经营权管理挂钩,制定具体标准,对航空公司在规定时间内平均延误率高或平均延误时间长的航线或航班,取消其经营权。定期向社会公布各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率。